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文化和文化变迁的研究——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四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类文化自构成一个系统,它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及精神层面,从事文化研究的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对具体地区具体群体进行综合考察,应主要对文化的这三个层面各自的变迁及其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只有这样。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3-38,43,共7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变迁
研究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2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64
同被引文献
172
1
邱仁富.
文化变迁与认同——广西南丹县白裤瑶文化现状审视[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2):104-109.
被引量:11
2
陈沛照,刘涛.
论人类学文化变迁的内涵[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70-72.
被引量:5
3
张宝根,黄晓春.
从文化变迁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5):44-48.
被引量:24
4
李南,马科斯.费尔德曼,什瑞帕德.图加普卡.
带有男孩偏好文化传播的人口模型[J]
.人口与经济,1999(S1):27-34.
被引量:7
5
翟学伟.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转型及其问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4):118-126.
被引量:45
6
翟学伟.
个人地位: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中国日常社会的真实建构[J]
.中国社会科学,1999(4):144-157.
被引量:100
7
张文宏.
从农村微观社会网的变化看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J]
.天津社会科学,1999(2):56-59.
被引量:9
8
李宁宁.
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人际价值观——现代化初期苏南人价值观研究之三[J]
.学海,1998(6):78-83.
被引量:5
9
廖国一,黄华枢.
环北部湾沿岸古代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环北部湾沿岸经济文化变迁系列研究论文之一[J]
.广西民族研究,1998(2):54-62.
被引量:8
10
翟学伟.
中国人社会行动的结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终结[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1):123-130.
被引量:47
引证文献
13
1
刘爽.
对中国生育“男孩偏好”社会动因的再思考[J]
.人口研究,2006,30(3):2-9.
被引量:66
2
许然,朱竑.
近年来我国文化变迁研究进展述评[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6):29-33.
被引量:9
3
龚胜生,何小芊.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3):450-454.
被引量:21
4
李尚奎.
近十年国内文化变迁研究述评[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2):60-65.
被引量:1
5
李尚奎.
近十年国内文化变迁研究述评[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2):67-72.
6
黄彩文.
社会变迁中的布朗族文化——双江县一个布朗族村寨的人类学调查[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0):52-59.
被引量:7
7
汤立许,蔡仲林.
文化变迁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流变[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67-72.
被引量:45
8
朱承敏,王锦,马钢,张选惠.
浅论白马藏族的社会文化变迁对其参与传统体育的影响[J]
.四川体育科学,2013,32(3):4-7.
被引量:1
9
刘瑾.
文化生态与文化变迁:20世纪20—30年代粤乐在上海的兴盛现象考察[J]
.音乐研究,2016(4):101-109.
被引量:1
10
佘振华.
现代化进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话[J]
.文化遗产研究,2016(2):36-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4
1
蒋晓敏,昌忠泽.
头胎子女性别对农民工家庭子女随迁就学决策的影响[J]
.南大商学评论,2021,18(4):77-98.
2
梅雨青.
近十年民族文化研究述评[J]
.科教导刊,2019,0(35):155-157.
3
吴乐杨.
旅游与和平:旅游互动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功能机制分析[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4):52-57.
被引量:1
4
付雪梅.
基于ERG理论的生男偏好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38-39.
被引量:1
5
余贞凯,张红.
“磨皮花鼓舞”文化研究[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1):70-75.
被引量:4
6
丁辉.
后全运时期辽宁省少数民族健身操运动的发展取向[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320-321.
7
周波,王波,周振伦.
曲巷深处多元文化的足音——黔东南山区聚落与建筑[J]
.工业建筑,2005,35(12):27-28.
被引量:1
8
刘爽.
对中国生育“男孩偏好”社会动因的再思考[J]
.人口研究,2006,30(3):2-9.
被引量:66
9
欧阳振安,禹海慧.
湖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分析[J]
.湘潮,2007(01X):28-29.
被引量:1
10
蔡菲.
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分因素贡献率[J]
.人口研究,2007,31(4):9-19.
被引量:20
1
任成好.
中国城市病测度研究——基于288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38.
被引量:4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