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1-54,共4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3
-
1张清民.“言”与“德”:意义世界的建构[J].中州学刊,1998(6):69-73. 被引量:1
-
2冯友兰.再论中国哲学遗产底继承问题[J].哲学研究,1957(5):79-87. 被引量:50
-
3吳传啓.从馮友兰先生的抽象繼承法看他的哲学观点[J].哲学研究,1958(2):85-98. 被引量:12
-
4魏波.实践中意义世界的建构——马克思世界观的基础[J].兰州学刊,2006(2):13-15. 被引量:2
-
5高秀昌.冯友兰“抽象继承法”新论——兼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J].中国哲学史,2007(3):121-126. 被引量:6
-
6赵家祥.马克思历史进步评价尺度理论的历史考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6-23. 被引量:11
-
7高希中.近60年历史作用标准与道德标准关系问题述评——以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史学为重心[J].兰州学刊,2011(3):156-159. 被引量:2
-
8伍志燕.论道德评价标准和尺度的合理性[J].理论与现代化,2012(2):83-87. 被引量:5
-
9马振江.冯友兰“抽象继承法”评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2(3):124-128. 被引量:2
-
10俞吾金.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的遗产?——从冯友兰先生的“抽象继承法”说起[J].社会科学,2013(5):101-110. 被引量:8
-
1曹玉涛.科学发展观:历史观与价值观辩证统一的集中体现[J].求实,2007(5):29-32. 被引量:1
-
2王磊.历史与道德[J].伦理学研究,2010(5):8-12.
-
3吴秀生,刘文波.论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J].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5(4):16-22. 被引量:1
-
4池忠军.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先在性[J].宁夏社会科学,2003(4):121-128. 被引量:1
-
5吴灿新.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和方法论问题[J].哲学研究,1997(2):21-24. 被引量:1
-
6龚培河,万丽华.“价值尺度服从历史尺度”是一个真命题吗?[J].长白学刊,2008(6):9-14. 被引量:3
-
7辛敬良.实践唯物主义之管见[J].哲学动态,1988(12):17-18. 被引量:2
-
8郭小军.整合:现代伦理重构的意蕴——市场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再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4(5):44-46.
-
9张羽佳.马克思主义关于“恶”的历史作用的思想及其内涵[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4):5-9. 被引量:6
-
10王锐生.论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在历史尺度问题上的原则区别[J].哲学研究,1983(5):1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