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制度与国家: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透视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戴维·伊斯顿提出“后行为主义革命”的口号下,政治学界又掀起了一场关于政治学应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的争论。虽然这场争论没有也不可能有最后的结果,但是,在这场争论中,制度和国家这一曾经一度远离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主流的分析对象,却再一次地进入学术的视域。...
作者
吴毅
吴淼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30-34,共5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主义
制度变迁
行为主义
国家理论
政治学研究
政治体制改革
制度研究方法
制度安排
新制度学派
分类号
D52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52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63
1
崔晶.
政策执行中的压力传导与主动调适——基于H县扶贫迎检的案例研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3):129-138.
被引量:32
2
李利文.
挂图作战:科层组织如何完成难点任务?——基于违法建设综合整治的个案研究[J]
.公共管理评论,2020,2(3):42-66.
被引量:12
3
李景鹏.
走向现代化中的国家与社会[J]
.学习与探索,1999(3):72-78.
被引量:17
4
杨龙.
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学意义[J]
.政治学研究,1998(3):79-84.
被引量:5
5
胡永佳.
新制度主义国家理论述评[J]
.政治学研究,1997(4):89-92.
被引量:2
6
王荣武,王思斌.
乡村干部之间的交往结构分析——河南省一乡三村调查[J]
.社会学研究,1995(3):25-34.
被引量:19
7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1994(2):47-62.
被引量:890
8
丁煌,定明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案例分析与博弈启示[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6):804-809.
被引量:126
9
孙立平.
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J]
.经济研究参考,2005(68):2-4.
被引量:28
10
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2007,42(7):36-50.
被引量:6047
引证文献
3
1
王虹,管兵.
城市更新中的政策自主性与执行主体能动性[J]
.中国研究,2023(1):109-134.
2
罗峰.
马克思主义与诺思的国家理论之比较[J]
.政治学研究,2001(3):59-67.
被引量:5
3
熊文,黄怀权.
我国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原因的分析框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144-146.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孙涵.
试论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不公平因素[J]
.搏击(体育论坛),2010,2(2):1-2.
被引量:1
2
杨光斌.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J]
.教学与研究,2005(1):45-52.
被引量:17
3
熊文,张卫平,包雪鸣.
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形成的现实因素[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9-13.
被引量:4
4
韩勇.
中国体育法学的回顾与前瞻——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综述[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320-327.
被引量:16
5
丁英俊,朱冀.
社会转型期运动员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5):5-8.
被引量:3
6
陈淑奇,龚正伟.
竞技体育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行为分析——基于博弈理论[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3):37-39.
被引量:4
7
涂伟仕,李艳翎.
传统义利观与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重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82-84.
被引量:11
8
陈淑奇,龚正伟.
竞技体育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行为分析——基于博弈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47-150.
被引量:1
9
李剑,王加新,杨继星.
我国运动竞赛诚信缺失原因与建设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4):22-25.
被引量:1
10
王进.
运动道德的认知与实践:“知”与“行”的省思[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6):645-647.
被引量:3
1
李砚忠.
论新制度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2):35-37.
被引量:3
2
杨百成.
作为政治制度理论的政治哲学——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辨析[J]
.理论学刊,2001(5):33-35.
被引量:8
3
田千山.
利益博弈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0(11):40-43.
被引量:3
4
侯伊莎.
新制度主义:人与制度的互动[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6):63-67.
被引量:11
5
侯伊莎.
新制度主义:人与制度的互动[J]
.改革与战略,2005,21(11):133-136.
6
李智栽,王宇.
新制度学派方法和观点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借鉴意义[J]
.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8):47-48.
7
陈丰.
信访制度变迁: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新[J]
.江海学刊,2010(2):116-122.
被引量:8
8
李砚忠.
试析新制度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
.重庆社会科学,2007(4):31-35.
9
张纯厚.
科学主义和实证研究的贡献、缺陷和前景——美国政治科学的否定之否定[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19-26.
10
张治安.
制度变迁理论与政府职能转换[J]
.齐鲁学刊,1996(4):24-26.
天津社会科学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