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客家人的壮化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文化同化的角度探讨广西客家人“壮化”的原因及其在语言、风俗习惯诸多方面的表现,是汉族同化于少数民族研究的一个部分。
作者
熊昭明
机构地区
广西博物馆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0,共4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客家人
壮化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35
1
戴庆厦.
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和谐的几个理论问题[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2):100-104.
被引量:34
2
周大鸣.
关于中国族群研究的若干问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2-10.
被引量:19
3
徐杰舜,徐桂兰,罗树杰,李远龙.
贺州族群互动考察[J]
.百色学院学报,2001,15(3):1-6.
被引量:3
4
徐杰舜,杨志荣.
广西横县校椅镇江平村客家人调查报告[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S1):1-14.
被引量:2
5
马莉.
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及其特点[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S2):168-172.
被引量:6
6
覃德清.
多重的认同,共赢的汇融──壮汉族群互动模式及其对消解民族矛盾的启示[J]
.广西民族研究,1999(4):28-34.
被引量:13
7
顾有识.
试论历史上的壮汉互为同化[J]
.广西民族研究,1999(3):46-50.
被引量:18
8
钟文典.
客家与太平天国革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7(1):1-10.
被引量:13
9
熊守清.
略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分布及其特点[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4):26-29.
被引量:19
10
刘小春,丁战.
桂东家风俗文化述略[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4):41-4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马莉.
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及其特点[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S2):168-172.
被引量:6
2
郑威.
人类学文化变迁之文化涵化——以广西贺州客家族群的文化变迁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06(7):180-183.
被引量:8
3
罗聿言,袁丽红.
壮族与客家族群互动中的语言关系[J]
.广西民族研究,2010(1):106-111.
被引量:6
4
袁丽红.
罗城客家人与仫佬族文化融合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2):112-117.
被引量:3
5
韦达.
壮话与白、客、闽话的共同特征及其文化意蕴[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6):113-11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伍荣蓉.
近十年来国内客家源流研究综述[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54-57.
被引量:5
2
刘廷新,潘光辉.
赣南、桂南采茶戏的比较研究[J]
.四川戏剧,2009(5):68-70.
被引量:17
3
项萌,邓敏.
广东客家人移居广西玉林的历史溯源与家族观念考察——以桂东南一客家家族村落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09(9):15-19.
被引量:3
4
罗聿言,袁丽红.
壮族与客家族群互动中的语言关系[J]
.广西民族研究,2010(1):106-111.
被引量:6
5
黄杰聪.
中国—东盟民俗竞技文化交流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98-101.
6
孙德平.
语言认同与语言变化:江汉油田语言调查[J]
.语言文字应用,2011(1):27-37.
被引量:26
7
樊中元.
农民工语言认同的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11,26(10):155-157.
被引量:25
8
刘廷新.
桂南采茶戏的艺术形态释析[J]
.音乐创作,2012(10):148-150.
被引量:10
9
廖宇航,潘洌,李欢,颜莉莉,廖荣昌.
广西贺州江氏客家围屋特色浅析[J]
.南方建筑,2013(3):41-45.
被引量:6
10
杨菁.
贵州黔西县五里乡罗家寨布依族语言使用中的认同感研究[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0-94.
1
宋涛.
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前瞻[J]
.广西民族研究,1998(3):67-69.
2
李忠,石文典.
文化同化与冲突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J]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3-17.
被引量:5
3
王海宝.
广西客家人生育观念探析[J]
.西安社会科学,2010,28(3):34-36.
4
袁少芬.
浅议加强汉族的民族学研究[J]
.民族研究,1987(6):42-46.
5
方清云.
第三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圆满完成[J]
.民族论坛,2013,0(10X):113-113.
6
期刊寄语[J]
.民族研究,1999(4):32-34.
7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J]
.思想战线,2009,35(3).
8
色音.
民族融合与文化融合[J]
.青海社会科学,1989(4):87-94.
被引量:6
9
周星.
中国民族学的文化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J]
.开放时代,2005(5):69-78.
被引量:19
10
赵秀云.
“灾难与发展:羌学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二届灾难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召开[J]
.民族学刊,2013,4(1):94-94.
广西民族研究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