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族艺术》
1999年第3期143-153,共11页
National Arts
同被引文献163
-
1李波.艺术人类学与美学研究的范式变革[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91-95. 被引量:1
-
2马庆玲.音乐是舞蹈之灵魂[J].华人世界,2006(9):156-157. 被引量:1
-
3郭永青.南丹县白裤瑶族丧葬仪式音乐考察报告[J].艺术探索,2006,20(5):14-16. 被引量:4
-
4郑元者.中国问题、中国话语与中国理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54-55. 被引量:9
-
5周星.艺术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可能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24-35. 被引量:14
-
6杨民康.“音声”:认知与释义--对音乐民族志研究中认知人类学及阐释学方法的读解[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154-166. 被引量:18
-
7刘鸿武.在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建构国家话语权--再论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的特殊时代意义[J].西亚非洲,2010(5):17-23. 被引量:18
-
8邓军.浅析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播策略[J].新闻界,2011(3):28-30. 被引量:6
-
9乔恩.惠特摩尔,范益松.后现代主义戏剧导演理论(上)[J].戏剧艺术,1999(2):18-29. 被引量:9
-
10尤金尼奥.巴尔巴,周丽华.戏剧人类学的常见原理[J].戏剧艺术,1999(5):13-2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30
-
1李震.艺术人类学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意义——以夹缬个案为例[J].文化遗产,2010(2):37-46. 被引量:4
-
2户晓辉.作为过程的艺术[J].民族艺术,2002(1):18-21. 被引量:4
-
3郑元者.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2-7. 被引量:29
-
4徐迎新.心灵的亲证:中国艺术人类学探寻历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23-29. 被引量:3
-
5徐迎新.艺术人类学与全球化时代中国美学的身分认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76-79. 被引量:1
-
6陈元贵.从艺术研究到仪式研究——审美尺度研究的新起点[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0-34. 被引量:2
-
7叶木桂,赵丽莉.论文艺人类学的逻辑起点[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78-81. 被引量:1
-
8王媖娴.民间手工艺的研究范式[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6(4):80-83. 被引量:1
-
9王媖娴.民间手工艺的研究范式[J].民族艺术,2009(1):66-69. 被引量:3
-
10支运波.花鼓灯艺术展演与特质论[J].殷都学刊,2010,31(1):140-1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7
-
1安丽哲.边界与融合——艺术人类学与艺术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反思[J].艺术学研究,2020,0(1):37-42. 被引量:6
-
2许亚丽.近十年来国内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J].民族艺林,2021(2):31-40.
-
3李如海,高蕾.中国艺术人类学近10年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11,37(S2):31-32. 被引量:1
-
4郑元者.地方性知识的迷障:音乐的中国经验及其艺术人类学价值[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2):86-90. 被引量:13
-
5洪颖.行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可能的方法维度[J].民族艺术,2007(1):46-54. 被引量:8
-
6郑元者.完全的艺术真理观:艺术人类学的核心理念[J].文艺研究,2007(10):23-28. 被引量:17
-
7曾庆香.论文化公民身份及其建构--以《感动中国》、北京奥运开幕式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5):22-31. 被引量:14
-
8王媖娴.民间手工艺的研究范式[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6(4):80-83. 被引量:1
-
9王媖娴.民间手工艺的研究范式[J].民族艺术,2009(1):66-69. 被引量:3
-
10俞菀.试论原型理论的文学解释力——以藏族民间文学中的动物崇拜原型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0(1):114-118. 被引量:2
-
1潘晓曦.浅析对艺术人类学的认识[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0(10):184-184. 被引量:1
-
2林立策.艺术人类学之简介[J].青年文学家,2010,0(18):223-224. 被引量:1
-
3杨晓.亲缘与地缘:侗族大歌与南侗传统社会结构研究(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1):29-40. 被引量:20
-
4曹端波,王唯惟.为何而舞:中国苗族舞蹈艺术的展演与族群认同[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29(3):103-113. 被引量:2
-
5张海.从聚焦到失焦——《格姆山下》的影视人类学解读[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3):80-85.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