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历史发展观与东亚的现代化进程
被引量:
1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历史发展观与东亚的现代化进程罗荣渠20世纪很快就要落下历史的帷幕了。在这个世纪中发生的全球性巨变,超过历史上的一切时代。这个巨变的历史进程,我们用一个新的词汇加以总括,那就是“现代化”。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这个称之为“现代化”的历史巨变,既是今天...
作者
罗荣渠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5-113,共9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关键词
历史发展观
世界历史
现代化
社会发展
东亚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生产方式
生产力形态
马克思主义理论界
分类号
K31 [历史地理—世界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3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263
1
钱乘旦.
反现代化——一个理论假设[J]
.学术界,2001(4):63-66.
被引量:22
2
徐浩.
地主与英国农村现代化的启动[J]
.历史研究,1999(1).
被引量:16
3
林被甸,董正华.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J]
.历史研究,1998(5):150-171.
被引量:39
4
尤天然.
英法两国现代化模式中的世俗化过程及其特征[J]
.历史研究,1997(2):76-88.
被引量:3
5
张广翔.
外国资本与俄国工业化[J]
.历史研究,1995(6):144-157.
被引量:10
6
刘祚昌.
杰斐逊与美国现代化[J]
.历史研究,1994(2):150-161.
被引量:5
7
罗荣渠.
“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J]
.历史研究,1994(3):153-165.
被引量:58
8
毕道村.
英国农业近代化的主要动因[J]
.历史研究,1994(5):152-166.
被引量:5
9
侯建新.
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动因[J]
.历史研究,1991(3):149-163.
被引量:2
10
罗荣渠.
论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J]
.历史研究,1989(1):3-20.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
19
1
高希中.
改革开放以来本土化趋势中的中国史社会形态研究[J]
.理论与史学,2019(1).
2
张旗.
审视教条主义——兼论中国大陆史学的发展[J]
.河北学刊,2007,27(2):98-103.
3
牛方玉.
单向度历史视野的局限及其克服——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演变与论争[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47-160.
被引量:4
4
蒋碧勇.
关于马克思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论的再思考——与林华国教授商榷[J]
.历史教学,2003(1):68-70.
被引量:2
5
张广智.
再论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若干问题[J]
.学术研究,2006(4):92-98.
被引量:9
6
刘金源.
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J]
.历史教学问题,2009(6):18-23.
被引量:2
7
刘先睿,张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辑[J]
.学理论,2011(4):9-10.
被引量:1
8
冯贤亮,林涓.
民国江南城镇的现代化变革与生活状态[J]
.学术月刊,2012,44(10):146-154.
被引量:4
9
张旗,赵会可.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学术化与宏观化——兼评《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9-43.
10
郭春生.
罗荣渠先生与中国的现代化理论研究[J]
.廊坊师专学报,1999(3):18-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陆启宏.
新视野 新领域 新路径——张广智教授主编《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读后[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1):293-303.
2
何旭.
西方史学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关系之再探讨——基于几个侧面的考察[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9(3):13-18.
被引量:1
3
朱政惠.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J]
.历史教学问题,2006(6):46-52.
被引量:1
4
邓京力.
史学史研究的当代趋向:史学比较与全球视野[J]
.学术研究,2008(3):119-122.
被引量:3
5
张广智.
中外史学交流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江海学刊,2008(5):176-182.
被引量:3
6
黄蕾.
西方史学之东渐与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以朱谦之为中心的考察[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83-88.
被引量:1
7
李文敏.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浅析[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4X):56-56.
8
桂尚书.
中国史学通史写作范式的新转向[J]
.青年与社会(下),2013(5):177-178.
9
张广智.
三论二十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J]
.历史教学问题,2014,0(6):21-28.
被引量:2
10
王丽.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前沿阵地——兼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J]
.理论与改革,2015(1):20-22.
被引量:1
1
高平.
略论章学诚的历史发展观[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6,10(3):25-30.
2
曹伯言.
王船山历史观研究[J]
.历史研究,1965(5):61-80.
3
许家星,史琳燕.
朱熹史学思想三论[J]
.北方论丛,2006(6):67-72.
被引量:1
4
高平.
马骕《绎史》的史学价值[J]
.清史研究,1996(4):107-113.
被引量:1
5
田静.
浅析邓小平理论与历史发展观[J]
.品牌(理论月刊),2011(12):117-117.
6
王勤榕.
一位面向现实的历史学家──格拉诺夫斯基述论[J]
.世界历史,1995(3):105-110.
7
孙厚生.
现代化研究与历史发展观的变革[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6):70-73.
被引量:2
8
贾鹤鹏.
柯林武德进步思想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3(2):120-129.
被引量:1
9
高平.
《唐鉴》──一部通论唐室盛衰的史学精品[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11(4):13-18.
10
陈启明.
略议《为政》篇二十三章及其诸论者[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1):10-11.
历史研究
199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