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招魂研究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楚辞《招魂》涉及楚国历史,研究《招魂》必定要研究什么是招魂,为什么要招魂。只有研究了这些,《招魂》的一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一招魂分两类:招生者之魂和招死者之魂。本文只探讨招死者之魂。招死者之魂,古书上称为“复”。《周礼》:“夏采掌大丧,以冕服,复于大...
作者
金式武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8-47,共10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关键词
《招魂》
死者
信仰
“复”礼
基督教
《左传》
赞成派
神形
宗庙
尸体
分类号
B992.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79
1
周葆华,钟媛.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以李文亮微博评论(2020-2021)为例的计算传播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21(3):79-106.
被引量:72
2
张崇琛,杨世理.
《招魂》"些"字探源[J]
.职大学报,2005(1):24-26.
被引量:1
3
韩国河.
试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及发展[J]
.考古,1999(10):69-78.
被引量:27
4
胡智勇.
楚及西汉旌幡帛画辨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4):14-20.
被引量:5
5
力之.
《〈招魂〉考辨》补说[J]
.江汉学术,1998,29(4):19-24.
被引量:11
6
蒋南华.
《招魂》与楚国文化[J]
.贵州社会科学,1998(4):85-87.
被引量:1
7
力之.
《招魂》考辨[J]
.江汉学术,1997,28(1):20-24.
被引量:12
8
李学勤.
宜侯■簋与吴国[J]
.文物,1985(7):13-16.
被引量:55
9
郑绍宗.
汉代玉匣葬服的使用及其演变[J]
.河北学刊,1985,5(6):67-71.
被引量:15
10
吴郁芳.
射兕、招魂与望祭——《楚辞·招魂》新考[J]
.求索,1985(3):106-10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3
1
张焕君.
从中古时期招魂葬的废兴看儒家经典与社会的互动[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3):45-52.
被引量:9
2
朱松林.
试述中古时期的招魂葬俗[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64-69.
被引量:16
3
李志刚.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J]
.古代文明,2014,8(4):75-86.
被引量:3
4
王兴芬,李兵.
《招魂》研究综述[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5):76-81.
被引量:1
5
何先成.
从长时段看中国传统社会的招魂葬[J]
.西部学刊,2016(7):18-22.
被引量:3
6
邹旻.
论《大招》与《招魂》的作者及招魂的对象[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71-74.
被引量:1
7
邹芙都,刘进有.
先秦社会弓矢藏礼及其文化意蕴考论[J]
.安徽史学,2016(6):5-12.
被引量:5
8
吴南泽.
晋元帝永昌改元事考[J]
.社会科学研究,2018,0(2):167-179.
被引量:1
9
彭瑞红.
他者镜像中的中国近代民间礼俗——法国传教士禄是遒对中国婚丧、岁时风俗的书写与研究[J]
.民俗研究,2018(4):62-70.
被引量:1
10
徐秀玲.
敦煌丧葬仪轨补释——以招魂、祭盘、煮粥、劝孝、脱孝等为中心[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9(1):62-65.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李泱,马燕,任静怡,纪秀文.
北京五里坨M2明墓出土铭旌的考古修复与内涵初探[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2(1):225-234.
2
王国雨.
从养疾到招魂:论儒家临终礼仪中的理念[J]
.世界宗教文化,2021(2):25-32.
被引量:2
3
黄莹.
先秦两汉时期魂魄观念的演变[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0(1):218-226.
4
李志刚.
神灵形象与商周立尸礼仪研究[J]
.东岳论丛,2021(3):59-72.
被引量:1
5
张重艳,杜立晖.
新出唐梁谊并夫人墓志铭初释[J]
.文物春秋,2006(4):46-52.
被引量:2
6
刘琴丽.
唐代夫妻分葬现象论析——以墓志铭为中心[J]
.中华文化论坛,2008(2):11-15.
被引量:6
7
马格侠.
唐代招魂葬习俗及其原因解析[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1):108-112.
被引量:4
8
张焕君.
从中古时期招魂葬的废兴看儒家经典与社会的互动[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3):45-52.
被引量:9
9
马格侠.
唐代招魂葬习俗及其流行原因解析[J]
.兰台世界(下旬),2012(6):75-76.
10
李红,胡彬彬.
新见清代礼制孤本文献《文公家礼·丧礼》的内容与价值[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112-116.
被引量:2
1
刘俊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神形统一”的科学体系[J]
.前沿,2010(15):45-47.
被引量:2
2
方浩范.
茶山丁若镛经学哲学思想[J]
.周易研究,2014(5):76-83.
3
盛仰文.
中国财神形像应该是谁?[J]
.上海道教,2004(2):53-54.
4
张二国.
商周的神形[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42-50.
被引量:3
5
杨继顺.
试论道家养生思想[J]
.西部学刊,2017(3):24-27.
被引量:1
6
刘俊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新探[J]
.理论与改革,2010(4):116-118.
被引量:6
7
吴铁城.
略论道教的民族特点[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69-70.
8
顾洪涛.
中国上古神话关于人与万物关系的现代思考[J]
.江汉论坛,1995(9):59-62.
9
朱华,朴江玉,ZENG Hui.
论《周礼》对周代及周后世服饰的影响[J]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1):52-54.
被引量:2
10
刘明海,董世龙.
心灵哲学视域下的范缜“神形说”辨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14(5):27-30.
被引量:2
历史研究
199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