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琵琶协奏曲美学探微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琵琶协奏曲是吸纳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采用中西乐器结合的方式编配,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或民族管弦乐队相结合的一种富有新意的演奏形式。它的出现与民族、文化的进步息息相关,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创新与发展的动态之美。琵琶协奏曲的作品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内涵丰富,立意深远。
作者
张惠熙
机构地区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内蒙古艺术》
2013年第1期14-16,共3页
Inner Mongolia Art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队
民族器乐
民族乐器
现代作曲技法
民族风格
编配
演奏形式
刘德海
美学传统
主奏乐器
分类号
J632.33-4 [艺术—音乐]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刘宏.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创作特征及其审美情趣探微[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2):114-118.
被引量:7
2
于庆新.
从传统文化的特质看民乐创作之困境(上)──访台湾音乐家林谷芳[J]
.人民音乐,1997(2):2-6.
被引量:12
3
唐建平.
琵琶协奏曲《春秋》创作札记[J]
.人民音乐,1996(4):18-19.
被引量:13
4
林谷芳,林大雄,靳捷.
人类学与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理论重建[J]
.中国音乐,1994(2):76-78.
被引量:18
5
李西安.
求索,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弦外谈[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4):37-39.
被引量:2
6
(美)帕克(D.H.Parker)著,张今译.美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1965
共引文献
39
1
周显宝.
女娲与笙——一种华夏各族共有文化现象的考察[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1):65-67.
被引量:1
2
卞小艺.
试论传统音乐在经济发展中的传承[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5):100-102.
被引量:4
3
王晓俊,刘承华.
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研究综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1):6-17.
被引量:16
4
唐朴林.
钩沉失落万年的匀律——兼论华乐的承传[J]
.音乐探索,2007(4):14-21.
被引量:2
5
唐朴林.
论中华乐队组合与排列并试探中华乐队发展之道[J]
.中国音乐,2007(4):40-48.
6
唐朴林.
前进一步-中华乐队[J]
.中国音乐,2008(1):107-109.
7
唐朴林.
弹拨乐器——中华乐器(队)的特质之一[J]
.中国音乐,2008(2):46-50.
被引量:2
8
唐朴林.
解读谭盾“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只有靠民乐”之说[J]
.中国音乐,2008(3):28-31.
被引量:10
9
刘婧,刘欢.
浅析20世纪后期琵琶音乐创作的多元性[J]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56-58.
被引量:4
10
唐朴林.
为“中国音乐落后”辩[J]
.中国音乐,2009(4):30-4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
1
刘宏.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创作特征及其审美情趣探微[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2):114-118.
被引量:7
2
李吉提.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唐建平的琵琶协奏曲《春秋》析评[J]
.人民音乐,2014(3):25-28.
被引量:7
3
于亮.
当代琵琶协奏曲审美意趣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1):34-38.
被引量:9
4
许晓敏.
现代琵琶协奏曲赏析[J]
.青年文学家,2010,0(11X):112-11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王欣洁.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之探究[J]
.艺术评鉴,2016,0(18):97-98.
2
王欣洁.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探究[J]
.艺术评鉴,2016,0(23):20-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刁羽.
浅谈琵琶协奏曲《春秋》的创作特征及审美情趣[J]
.戏剧之家,2019,0(20):52-52.
1
蒋乔华.
当文学遭遇影视[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3(2):120-121.
2
姚慧.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J]
.中华文化画报,2015,0(11):78-81.
3
郭晓.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北京高教学会艺术教育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论坛综述[J]
.艺术教育,2012(5):15-18.
被引量:2
4
南晓萍.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评赵维平《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J]
.北方音乐,2016,36(5):5-5.
5
刘元风.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的交流融合[J]
.艺术设计研究,2016(2):7-9.
被引量:10
6
仲呈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J]
.曲艺,2008(11):54-54.
7
王慰.
给你一生中最美的时光——记天津艺术学校[J]
.天津中学生,2012(9):15-15.
8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对话“同行-中德当代艺术展”[J]
.收藏.拍卖,2009(11):94-99.
9
吴琼.
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J]
.音乐时空,2014,0(16):97-97.
被引量:2
10
徐璐.
简述筝的演奏形式[J]
.黄河之声,2011(15):78-79.
内蒙古艺术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