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隐喻理论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西方的隐喻理论研究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了,而且一直以来隐喻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到了20世纪70年代更是进入了一个"隐喻狂热"的时代。本文试图对各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评说和分类,以使我们能够对西方隐喻的理论研究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作者
屈妮妮
机构地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64-165,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隐喻
理论
语言学
研究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梁燕葵.
英语修辞格中的明喻和隐喻[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1):72-76.
被引量:1
2
程同春.
英语隐喻的思考与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5,18(2):36-40.
被引量:67
3
张全生.
中国隐喻研究十年综述[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173-176.
被引量:19
4
彭增安,吴云.
隐喻研究的热点问题[J]
.修辞学习,2003(2):26-27.
被引量:4
5
束定芳,汤本庆.
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
.外语研究,2002,19(2):1-6.
被引量:273
6
束定芳.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
.外国语,1996,19(2):9-16.
被引量:171
7
David E. Cooper.Metaphor,1986.
8
Hausman,R Carl.Metaphor and Art,1989.
二级参考文献
167
1
吴素萍,张建明.
谈概念隐喻理论和英语词汇教学[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67-168.
被引量:2
2
刘金明.
当代隐喻理论与经验主义认知观[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109-113.
被引量:11
3
许秀玲.
隐喻认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77-79.
被引量:1
4
宁立正,韦汉.
当代语言分析哲学中的隐喻观[J]
.艺术探索,2001,15(5):60-62.
被引量:1
5
束定芳.
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
.外语学刊,2000(2):23-33.
被引量:136
6
石磊.
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J]
.潍坊学院学报,2009,9(3):149-151.
被引量:1
7
李慧艳.
论概念隐喻、整合理论与隐喻推理[J]
.文教资料,2008(12):37-40.
被引量:3
8
谢美蓉.
隐喻理论视域中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4):153-156.
被引量:3
9
张杰.
国内隐喻研究状况述评[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28-31.
被引量:2
10
郭丽.
欧洲隐喻理论的重要发展的回顾和再思考[J]
.考试周刊,2007(6):31-33.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515
1
阮彩凤.
概念隐喻视角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红高粱”的隐喻为例[J]
.现代交际,2020(18):90-92.
被引量:1
2
陶鑫,崔晗.
基于概念隐喻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0(25):38-39.
3
陈芊芊.
“动词+上/下”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的认知动因阐释[J]
.汉字文化,2023(3):10-12.
4
唐婧.
流行语“X式Y”的转喻和隐喻研究[J]
.汉字文化,2021(5):105-111.
被引量:1
5
吴素萍,张建明.
谈概念隐喻理论和英语词汇教学[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67-168.
被引量:2
6
刘金明.
当代隐喻理论与经验主义认知观[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109-113.
被引量:11
7
熊炎中.
小议英语隐喻翻译[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218-219.
8
许秀玲.
隐喻认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77-79.
被引量:1
9
李怀宏,易永忠.
隐喻·文化·翻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8(S2):114-119.
被引量:7
10
刘爱英.
隐语的认知阐释[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68-70.
1
钟联民.
西方隐喻理论中的义素转移说[J]
.当代修辞学,1987(2):33-33.
2
杨华.
阿鲁玖诺娃的隐喻观[J]
.外语研究,2008,0(3):14-18.
被引量:3
3
徐萍.
诗歌隐喻认知观跨文化对比[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09(11):197-199.
4
蒋童,钟厚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隐喻研究[J]
.唐都学刊,2006,22(5):73-77.
被引量:4
作家
2010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