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龙朝树松散堆积体成因及变形破坏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滑坡形成的堆积体结构松散,特别是河谷型松散堆积体更易成灾,具有环境效应影响大的特点。龙朝树松散堆积体是在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上硬下软"的反倾岩体边坡形成的滑塌堆积体。目前,松散堆积体在暴雨的诱发下出现明显的变形,已威胁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研究表明,其局部变形与堆积体的结构存在一定的成生联系。
作者
朱向宇
向喜琼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下水》
201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Ground water
基金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科学研究计划(黔国土资环函[2010]39号)
关键词
松散堆积体
反倾边坡
构造作用
成因机制
复活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张建江,杨胜元,王瑞.
贵州关岭“6·28”特大地质灾害的启示[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1(3):137-139.
被引量:6
2
樊敬亮,金雪莲,梁玉红,曾钱帮.
高山峡谷地区坝陵河大桥西岸边坡稳定性及工程效应[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5):497-500.
被引量:3
3
刘衡秋,胡瑞林.
大型复杂松散堆积体形成机制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初探[J]
.工程地质学报,2008,16(3):291-297.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刘衡秋,胡瑞林,曾如意.
云南虎跳峡两家人松散堆积体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J]
.第四纪研究,2005,25(1):100-106.
被引量:25
2
廖秋林,曾钱帮,刘彤,路世豹,侯哲生.
基于ANSYS平台复杂地质体FLAC^(3D)模型的自动生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6):1010-1013.
被引量:187
3
曾钱帮,王思敬,彭运动,刘明虎,陈晓东,樊敬亮,胡波.
坝陵河悬索桥西岸隧道式锚碇锚塞体长度方案比选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6):66-70.
被引量:33
4
巨能攀,黄润秋,涂国祥.
含水砂层对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4):476-480.
被引量:11
5
徐永辉,杨达源,陈可锋,葛兆帅,周彬,任雪梅,胥勤勉.
金沙江金坪子堆积体地貌过程与稳定性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2):169-173.
被引量:9
6
朱建业,邵维中,陈延安,等.GB50287--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
王石春,邢念信,李云林,等.GB50218-199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8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6·28”特大地质灾害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报告[R].2010.
9
胡海涛.对三峡移民迁建的地质环境问题的新认识[J].岩土工程界,1998,2(6):43-45.
10
刘鸿文.材料力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33
1
许平,杨秀竹,李月森,邹小双.
堆积体地层下大断面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适应性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2022,59(S01):803-810.
被引量:8
2
江强强,徐杨青,王浩,杨龙伟.
松散堆积体大型直剪试验及强度取值方法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23,51(S02):25-35.
被引量:1
3
尧林.
贵州抵母河峡谷建桥适宜性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7(4):204-208.
被引量:3
4
崔芳鹏,胡瑞林,张明,许强,陈晓岚,韩应军.
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体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9,17(2):167-174.
被引量:14
5
陈立德,陈州丰,邵长生.
“双溪堆积体”的成因及其主要工程地质特征[J]
.工程地质学报,2009,17(3):308-312.
被引量:5
6
雷进生,张振华,蔡启龙.
堆积体休止角边坡运输通道设计关键问题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2009,40(11):15-18.
被引量:1
7
董倩,朱正伟,刘东燕.
崩塌堆积体的渐性破坏及稳定性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3):358-364.
被引量:12
8
董倩,朱正伟,刘东燕.
重庆韦家沟矸石山滑坡成因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37(4):97-102.
被引量:1
9
李俊业,曾蓉.
降雨对工程弃土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1(3):104-107.
被引量:8
10
黄兴周,魏再超.
空间变异理论在堆积体边坡研究中的应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4):800-806.
被引量:3
1
桑斯特,张秋明.
密西西比河谷型与沉积喷气型矿床的对比[J]
.国外地质科技,1991(8):5-20.
被引量:5
2
耿永强,黄世杰.
乌拉尔区古河谷型铀矿床[J]
.国外铀金地质,1997,14(1):21-23.
3
韩金良,吴树仁.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某些新进展[J]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181-183.
4
戴杰敏.
俄罗斯古河谷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J]
.铀矿地质,1996,12(6):336-340.
被引量:4
5
韩贝传,王思敬.
边坡倾倒变形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1999,7(3):213-217.
被引量:110
6
张新安.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的成因[J]
.地质科技动态,1989(19):16-16.
7
Sver.,DA,张洪涛.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J]
.国外矿床地质,1989(2):61-73.
被引量:1
8
史文兵,张志斌,覃菊清.
重庆市某危岩治理研究浅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2):104-106.
被引量:1
9
巨能攀,侯伟龙,赵建军,张罗致.
安县雎水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及影响因素[J]
.山地学报,2010,28(6):732-740.
被引量:21
10
殷跃平,张加桂,陈宝荪,康宏达.
三峡库区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机制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0,8(3):265-271.
被引量:40
地下水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