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49-50,共2页
Journal of Yuxi Normal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21
-
1马雪梅.电子图书及其相关问题浅析[J].现代情报,2004,24(10):79-80. 被引量:7
-
2张晓娟.数字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路向[J].图书情报知识,1997,14(1):7-10. 被引量:36
-
3.<泰东图书局如何成为创造社的“摇篮”>[N].中华读书报,2004年2月25日.
-
4彭冬莲.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
5http://www.northbook.com.cn/news-center,2005-07-05.
-
6http://news.chinabyte.com/71/1648071.shtml
-
7http://news.chinabyte.com/71 / 1648071.shtml
-
8彭冬莲.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
9彭冬莲.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
10http://news.chinabyte.com/71/1648071. shtml .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唐杰波,李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2007(10):142-144. 被引量:4
-
2于远念.浅议提高图书馆电子图书利用率的技术手段[J].情报探索,2008(2):63-64. 被引量:2
-
3智晓静.电子图书简述[J].科技信息,2008(11):285-285. 被引量:10
-
4郭贝.电子图书,想说爱你不容易--从APABI电子图书的利用率谈其在图书馆的发展瓶颈及解决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08(5):26-28. 被引量:4
-
5吴春光.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差异化价值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3):26-28. 被引量:6
-
6寇冲冲.电子图书的利弊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7):310-310.
-
7吕蕴红.泛阅读时代学生阅读习惯调查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437-439. 被引量:2
-
8崔燕.图书零售商推行电子书的可行性研究[J].企业导报,2012(6):83-83.
-
9曹国华.电子图书馆在我院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6):111-112. 被引量:1
-
10李双利,吴秀娟.论多媒体电子书的制作——以《E-book专题汇报》电子书的制作为例[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6):88-91. 被引量:3
-
1刘亚茹,陈虹,王娟萍.INTERNET上文献检索与传递服务的新模式[J].情报科学,2000,18(8):755-757. 被引量:4
-
2范红梅.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1):108-109. 被引量:8
-
3徐云.浅谈书名对读者阅读心理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1996,16(4):68-70. 被引量:2
-
4黄跃.论高校图书馆藏书空间[J].图书馆论丛,1994(2):39-42.
-
5朱丽华,冯志斌,孙刚,任凤鸣,蔡建军,弭善民.浅析图书馆期刊资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1):70-72.
-
6李旭.OCLC及其联机检索系统New FirstSearch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1,22(1):31-33. 被引量:4
-
7李旭,安树兰.OCLC FirstSearch联机检索服务的特点及其最新发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9(6):31-34. 被引量:3
-
8张凤.论新闻报道的公信与透明[J].新闻传播,2013(4):88-88.
-
9程艳华.高校档案馆“丰富馆藏”之我见[J].兰台内外,1996(3):49-50.
-
10王丹红.浅谈我所期刊、资料检索途径[J].福州农业科技,1999(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