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策略的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我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制度、项目开设、学校体育特点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提高和完善我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加快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在我校的改革的步伐。
作者
陈杰
机构地区
黄石理工学院体育部
出处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第2期76-77,共2页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关键词
我校
课外体育俱乐部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杨斌,彭英,刘霞.
四川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问题的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2010,14(3):119-121.
被引量:8
2
张杰.
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因素的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8):1110-1112.
被引量:17
3
吴秋林,茆飞霞.
华东地区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25-26.
被引量:60
4
戴维.马修斯,甄国栋.
美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J]
.安徽体育科技,1996,0(4):11-13.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汪伟信,崔峡,汤涛.
安徽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运行模式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5-17.
被引量:18
2
张涛,杜英才,任建.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性质、作用与发展对策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9-10.
被引量:5
3
胡济群,李明.
体育产品的价格制定[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15(4):34-35.
被引量:9
4
王晓军,郑可珍.
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文献综述)[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5(1):64-67.
被引量:37
5
王华倬,刘玫瑾,于秀.
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89-91.
被引量:283
6
洪家云,肖水平,王之,陈文岗.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3):10-12.
被引量:9
7
徐重鑫,邹国建.
浙江省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J]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70-71.
被引量:4
8
李宏.
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2):72-74.
被引量:7
9
戴维.马修斯,甄国栋.
美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J]
.安徽体育科技,1996,0(4):11-13.
被引量:22
10
陈海啸.
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
.体育与科学,1998,19(3):60-63.
被引量:123
共引文献
96
1
陈灏.
美国东北部高校羽毛球俱乐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运动精品,2017,36(7):17-19.
2
吴敏,王东升.
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特征与功能[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82-86.
被引量:47
3
黄海.
广西工学院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J]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6(S1):66-67.
被引量:1
4
陈建波.
大学生对课外活动形式所持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
.科技信息,2008(27):388-389.
被引量:1
5
李爱国,宁丽娟.
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源发性问题[J]
.体育世界,2011(6):11-13.
被引量:8
6
杨斌.
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现状研究[J]
.体育世界,2011(8):11-12.
被引量:3
7
刘小青.
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探索与思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6):48-49.
被引量:11
8
魏琳洁.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调查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81-83.
被引量:12
9
吴秋林,缪洲生,宋平,杨勤,刘猛,金之昌.
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73-76.
被引量:27
10
杨勤,吴秋林.
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思路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95-397.
被引量:53
1
徐宏侠.
论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可行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6):25-26.
被引量:3
2
于辉.
论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3):112-113.
3
邱宗忠.
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105-107.
被引量:3
4
孙培江.
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政策环境探究[J]
.大陆桥视野,2015,0(24):218-218.
5
罗智勇.
普通高校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
.体育科技,2006,27(2):85-86.
被引量:16
6
吕高飞.
俱乐部制教学给体育课带来的变化[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92-94.
7
邱晓燕.
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5(9).
被引量:4
8
周红兵.
高校体育选修课“俱乐部制”教学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5):100-101.
被引量:5
9
徐建国.
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与高职体育的发展方向[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3):53-55.
10
杨升平.
浅谈体育消费能力的培养[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2):48-50.
被引量:8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