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民政》
2001年第1期29-,共1页
China Civil Affairs
同被引文献13
1 袁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J] .城市与减灾,2004(4):10-12. 被引量:12
2 金磊.中国综合减灾立法体系研究——兼论立项编研国家《综合减灾法》的重要问题探讨[J] .灾害学,2004,19(4):89-94. 被引量:13
3 瑞吉本.肖恩,肯基.澳柯扎科,关妍.“减灾进社区”活动专题报道(三) 联合国的社区减灾实践(二) 灾害管理者行动指南[J] .中国减灾,2005,15(6):15-16. 被引量:1
4 王学栋,张玉平.自然灾害与政府应急管理:国外的经验及其借鉴[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1):149-151. 被引量:24
5 阮煜琳.联合国秘书长发表国际减灾日致辞[J] .中国减灾,2006(11):4-4. 被引量:1
6 姚国章.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J] .电子政务,2007(7):58-67. 被引量:29
7 刘波 姚清林 卢振恒.灾害管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8 W·尼克·卡特.灾害管理手册[M].许厚德,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9 CHEN L C, LIU Y C, CHAN K C. Integrated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management progam in taiwan:A case study of Shang-An Village[J] .Natural Hazards ,2006,37:210 - 215.
10 程维.一个以社区为本的灾害管理模式如何建构[EB/OL].(2007-06-13)[2008-10-05]http://finance.sina.com.cn/g/20070613/03193685959.shtml.
二级引证文献8
1 李逸秋.森林健康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J] .现代农业科技,2010(6):218-219. 被引量:4
2 李静,于一丁.基于Haddon模型的政府灾害应急管理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63-69. 被引量:4
3 杨娟,范艳香.浅论图书事业的灾害管理[J] .大观周刊,2012(39):187-187.
4 陈容,崔鹏.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J] .灾害学,2013,28(1):133-138. 被引量:45
5 侯俊东,李铭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15(1):48-55. 被引量:8
6 陈金,侯秀丽.加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助力社会和谐发展[J] .价值工程,2013,32(15):278-279.
7 周慧,孙玫玲,李健化,王宏蕊,刘美佳,王颖.蓟县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及满意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187-188. 被引量:1
8 周婷.台风灾害影响下的海岛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J] .农村科学实验,2017,0(5):49-51.
1 龚日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长城[J] .浙江国土资源,2011(5):14-14.
2 郑显芳.论灾后重建中城乡规划法的生态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3):254-257. 被引量:1
3 谭新华.英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教文汇,2008(21):193-193. 被引量:3
4 王娟,钟叶.浅析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现状及不足[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21):259-259.
5 黄锡生,王江.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研究[J] .河北法学,2008,26(5):15-21. 被引量:7
6 齐会鹏.关于完善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2008(36).
7 包秀琴.完善内蒙古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及瓶颈问题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4):10-10.
8 程达军.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配套体系[J] .商业时代,2005(26):4-5. 被引量:4
9 崔旺来,李百齐.海洋经济时代政府管理角色定位[J] .中国行政管理,2009(12):55-57. 被引量:22
10 李艾娜,张雪平.可持续发展及其测度方法探讨[J] .技术经济,2005,24(1):5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