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回顾地质事业的发展 思考理科地质教育改革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现代地质教育有90余年历史,如果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界线,可以看出在地质教育体制上,建国前后有很大的不同.建国前的地质教育在各大学里进行,而这些大学只隶属教育部,不隶属于任何实业部门.当时的理科地质系毕业生虽然只接受过基础地质教育,大多数却是在矿产地质等实业部门工作,少部分在教学与科研部门工作,都能适应自己的领域,这些领域的知识范围远远超出大学里接受的课程范围.
作者
刘瑞珣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
出处
《中国地质教育》
2002年第2期4-5,13,共3页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地质学
矿产地质
地质系
国际地质大会
地质教育
理科
教育部
教育行政组织
综合性大学
综合大学
地球科学
矿产品
事业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37
1
计红,韩笑.
高校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素质与能力提升策略[J]
.产业科技创新,2019(18):123-124.
被引量:1
2
杨吉.
对地质学(理科)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3,12(1):28-31.
被引量:6
3
王德滋,赵连泽.
关于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1):9-13.
被引量:9
4
徐建平.
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1):30-32.
被引量:2
5
曾广策.
俄罗斯地质类某些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其对我国同类课程教学的启示[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1):74-79.
被引量:1
6
毕孔彰,胡轩魁.
关于地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2):1-3.
被引量:15
7
李昌年,杜远生,欧阳建平,金振民,刘世勇.
国家理科基地地质学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2):25-27.
被引量:8
8
毕孔彰,胡轩魁.
高等教育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4):9-15.
被引量:3
9
赖绍聪.
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准备和设计[J]
.高等理科教育,2004(4):113-116.
被引量:3
10
赖绍聪.
重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基地高年级学生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J]
.高等理科教育,2004(5):33-3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张复新,张云翔.
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47-53.
被引量:41
2
彭卓伦,张珂,陈国能,邹和平,张澄博.
地质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3):79-80.
被引量:8
3
张国伟,赖绍聪.
深化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2-24.
被引量:4
4
赖绍聪,何翔,华洪.
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4):35-40.
被引量:12
5
刘会虎,胡宝林,徐宏杰.
煤炭院校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和改革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3(32):233-234.
被引量:2
6
邱隆伟,操应长,陈勇,鄢继华,杨勇强,曲希玉.
工科背景下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21,30(1):23-26.
二级引证文献
67
1
吴俊华.
基于地域特色的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6):174-176.
被引量:4
2
王海荣,姜在兴,王红亮,黄文辉.
“沉积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地质教育,2008,17(3):96-98.
被引量:9
3
陈丹玲,赖绍聪,张云翔,滕志宏,刘养杰.
抓基础 促兴趣 重能力——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一年级野外实践教学体会[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3):49-52.
被引量:1
4
杨前进.
基于地质公园视角的地质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4):100-104.
被引量:5
5
姜在兴,王海荣,张元福.
“沉积学基础”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10,19(1):6-9.
被引量:3
6
胡明.
工科勘探类专业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
.中国地质教育,2010,19(1):52-55.
被引量:6
7
鄢继华,陈世悦,袁静.
物理沉积模拟在“沉积学”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
.中国地质教育,2010,19(2):36-39.
被引量:7
8
冯有利,于立竟.
地质学专业岩石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9):168-169.
被引量:4
9
李虎杰,崔春龙,陈廷方.
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10,19(3):14-17.
被引量:17
10
刘海燕,李增学,吕大炜,刘莹.
地质类专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
.时代教育,2010(11):10-11.
被引量:3
1
薛文波.
结合学校特点 推进学分制[J]
.北京教育(高教),2004(2):34-36.
被引量:1
2
赵鹏大.
面向新世纪 迎接新挑战 加快我国高等地质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暨新世纪高等地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1):1-3.
3
陈源,袁伟.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地质教育中的应用[J]
.人文与管理论丛,1997(5):72-74.
4
复式教学的潜在优势[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89(9):37-37.
5
徐光明.
教师角色转向何方[J]
.师道(教研),2010(2):73-74.
6
王圆圆,郭志文.
建国前的工商管理教育简述[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55-57.
7
吕文玲.
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1):104-106.
8
王全乐.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的历史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5(5):65-68.
被引量:3
9
张浩.
建国前后党的城市政策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10(1):38-42.
10
杨厚生,刘瑶.
建国前离开育才的同学去向[J]
.重庆陶研文史,2007(1):126-127.
中国地质教育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