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俗符号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民俗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系统是由俗民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民俗事象本身固有的结构所构成,由表现体、对象、背景性概念三个要素的关系之间作用而形成规律。民俗符号可分为语言系统的民俗符号和非语言系统的民俗符号,它们都各自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
作者
陈创生
机构地区
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出处
《探求》
2002年第5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民俗
符号
象征
意义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作者简介
陈创生(1962—),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5
1
姚周辉,章秉纯.传统民俗事项中的象征及其文化内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2
乌丙安.
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J]
.江苏社会科学,2000(3):39-53.
被引量:72
3
牟元圭.
中国岁时节日的起源与演变[J]
.寻根,1999(1):7-9.
被引量:6
4
王政.
腿·脚·鞋——生殖民俗的典型符号[J]
.民间文学论坛,1998(3):55-58.
被引量:7
5
苏金智.
简论民俗语义[J]
.语言文字应用,1996(4):72-7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Saussure. Ferdinand De. 1915. Course in Ceneral Linguistios, (New York. 1959) 第10页,第11页.
2
Hawkes, Terence. Structuralism and Semiotics. California,1977.
3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第108页,第128页.
4
Barthes Roland.Mythologies.Paris:Seuil,1958.
5
Barthes,Elements of Semiology,Paris:Seuil,1964.
6
Barthes,Systeme de la mode,Paris:Seuil,1967.
7
Barthes,S/Z.Paris:Seuil,1970.
8
Peirce,Charles Sanders, Collected Papers (8 vol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1 - 1958.
9
《中国文化象征词典》.陈建宪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10
《中国文化象征词》第2页,第2-3页,第3页,第3页,第3页,第5页,第9-10页.
共引文献
85
1
何正金.
滇西弥渡“奠土”仪式考察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21(4):183-191.
被引量:1
2
王笋.
古今传递:媒介学视角下临淄古墓对城市文化的影响[J]
.北京文化创意,2022(1):42-48.
被引量:3
3
宋煜.
论包装设计中视觉张力的体现[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3):82-83.
被引量:2
4
钱江.
做大不如做精[J]
.汽车维修技师,2006(10):73-73.
5
张智艳,吴卫.
传统“五福捧寿”纹样符号阐释[J]
.艺术百家,2008,24(A02):157-160.
被引量:15
6
高金锋.
姜嫄履帝迹受孕与后稷遭遗弃探因[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2):108-111.
7
李恒.
戏曲中“鞋”原型的象征意义及文化精神[J]
.戏剧文学,2009(4):76-79.
被引量:3
8
蔡靓.
浅析动画影像中的民俗本土化因素[J]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2):66-70.
被引量:2
9
焦萍,徐人平,王坤茜.
民族服饰的神话符号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23(2):62-65.
10
沈珉.
重估与重建——谈书籍装帧中传统图形的认知与创新[J]
.中国出版,2010(13):23-2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
1
李凌燕.
民俗事象中实物的符号化特征及其民俗心理探微[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S1):90-93.
被引量:3
2
谢菲.
论“三位一体”民俗符号体系下饮食民俗的表达[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4):24-27.
被引量:1
3
大树.
春节食俗侃年糕[J]
.食品与健康,2006(1):38-38.
被引量:1
4
詹颖,王萍丽.
黎平侗族物质民俗与非物质民俗探析[J]
.民族论坛,2007(7):8-9.
被引量:2
5
黄淑萍,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裴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7-38.
7
乌蒙博托·艾柯.符号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8
张勤.
论侗族日常生活审美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B06):4-6.
被引量:3
9
傅平.
浅谈民俗文化的象征意蕴[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8(3):117-118.
被引量:2
10
王珏.
“吃年糕”的由来[J]
.内蒙古林业,2010(2):37-3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孙小利.
乡野仪式中的民俗象征符号[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1):184-184.
2
刘慧.
黎平县肇兴侗族饮食文化述论[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5-89.
被引量:7
3
崔莉,梁青.
中日年糕的民俗符号意义[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12):64-66.
4
张琴,何雨倩.
基于传统地域文化符号的景观公共空间研究[J]
.中外建筑,2019,0(7):52-5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李阳.
地域文化在武汉地铁7号线公共空间的表达[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1):58-59.
2
吕世勇,袁涓文,俞筱押,李明川,唐澜兮.
贵州黔东南侗族食用香料植物资源利用调查[J]
.北方园艺,2015(16):82-86.
被引量:8
3
吴秋林.
信仰食物:祭品的神性“营养”[J]
.民族学刊,2017,8(3):37-44.
被引量:8
4
李河山,段文军,徐尤龙.
响应面优化侗族香辣鱼腌料制作工艺[J]
.中国调味品,2019,44(4):116-120.
被引量:3
5
张明泽,吴良茹,姚玉仙.
油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婚俗中的传承——以贵州黎平侗族油茶文化为例[J]
.农业考古,2019,0(5):70-73.
被引量:5
6
夏凌.
常德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包装,2019,39(11):57-59.
7
钟建琴,刘磊磊,徐子轩,聂婵,张林源,杨婷婷,徐德淦,洪峰.
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特色饮食与血脂异常的关联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23,50(3):432-437.
被引量:7
8
周大鸣,剧馨.
无宴不成侗:一个侗寨的社会整合方式探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23(4):93-99.
被引量:1
9
王媛,肖斐,张宇馨,周恩慧,钟建琴,胡宇欣,洪峰.
少数民族特色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基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5,28(6):688-696.
1
孙发成.
传统民俗符号的当代误读[J]
.寻根,2010(1):12-15.
2
王丰.
坚守着的民俗符号[J]
.档案与社会,2015,0(1):38-39.
3
常建阁.
对口述史价值的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12(11):49-50.
被引量:9
4
罗秋.
考试大纲也变脸[J]
.博物,2011(8):48-49.
5
刘继峰.
大同方言与大同春节年俗[J]
.华夏文化,2011(1):53-55.
被引量:1
6
蔡郎与.
让人眼花缭乱的符号象征——浅谈民俗文化的符号学解读[J]
.社会科学家,2006,21(S2):213-214.
被引量:3
7
李晖.
符号学视角下的中国结解读[J]
.艺海,2016(8):125-126.
被引量:3
8
李谨男.
浅谈民俗符号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的表现[J]
.芒种(下半月),2016,0(5):121-122.
9
孙小利.
乡野仪式中的民俗象征符号[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1):184-184.
10
曹进,魏晓芳.
从东乡平伙到东乡手抓的演进看东乡民俗符号的建构[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1):43-45.
被引量:1
探求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