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众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反思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本质的层面思考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发展、对高校德育本质的影响,以便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正面作用。
作者
孙启香
刘玲
机构地区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16-217,共2页
Journal of Changsha Railway University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8SJD8800021)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姚迎春.
大众文化条件下高校德育的文化思考[J]
.理论月刊,2005(2):142-144.
被引量:6
2
戴钢书.德育环境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2.
3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李维.
霍尔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十大特征[J]
.当代青年研究,1998(4):35-37.
被引量:4
2
孙卫卫.
迷—大众文化特性及效应的多维解读[J]
.甘肃社会科学,2002(4):45-48.
被引量:2
3
魏则胜.
当代青年本质的文化构造[J]
.青年研究,2002(4):38-42.
被引量:10
4
韦春北.
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10):175-177.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
1
洪美珊.
大众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的文化反思[J]
.科教文汇,2007(09X):47-48.
2
孙启香,刘玲,李科举.
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
.文教资料,2009(34):218-219.
3
孙启香,刘玲.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0(17):55-56.
被引量:4
4
王明佳.
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7-79.
被引量:1
5
牛晓玉.
大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相关影响概述[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13(5):24-25.
同被引文献
43
1
沈江.
论高校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文教资料,2009(1):219-221.
被引量:1
2
郑航.
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及其教育意蕴[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2):10-12.
被引量:33
3
江玲.
论教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风险[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4):165-168.
被引量:20
4
袁媛媛.
人文教育与高校德育——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角度看高校德育工作[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5,21(1):49-50.
被引量:8
5
张云.
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杜威教育哲学的启示[J]
.探索与争鸣,2005(4):48-50.
被引量:9
6
李申申.
基础教育的中国特色:建构以“情”为根基的主体发展观[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140-146.
被引量:8
7
郭华.
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
.教育学报,2005,1(1):17-26.
被引量:84
8
卢扬奎.
推进教育创新的先导:从“见物不见人”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转变[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9S):55-56.
被引量:1
9
祝青山.
科技进步与人类理性的破缺和重建[J]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8-20.
被引量:1
10
潘斌.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5):7-12.
被引量:96
引证文献
4
1
李申申,吕旭峰.
当前教育学学科理论研究中方法论层面的反思[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4):129-136.
被引量:6
2
郜亮,张强,杜静,张溪.
浅议对大学生社团的思想道德引导[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7):93-95.
3
田广宇.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2(10X):148-148.
4
黎筱桐.
大众文化环境下的群众文艺创作探微[J]
.艺术家,2018,0(5):34-3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李申申,吕旭峰.
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争鸣的考察与省思[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6):157-160.
被引量:1
2
袁尚会.
论教育学学科性质的三种可能性解释[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26(11):74-76.
被引量:1
3
王葵.
中外教育思维异同比较[J]
.中国校外教育,2013(7):60-60.
被引量:2
4
李凤梅.
理性与情怀:当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再思考[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10):69-70.
5
黄思记,李申申.
论当前道德及道德教育的症结——兼论世俗化进程中认知的偏颇与失误[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1):124-135.
被引量:2
6
李申申,李志刚.
中国古代“即身而道在”教育的基本特征——一种具身性教育的永恒魅力[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4):103-114.
被引量:11
1
石书臣,靖守侠.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19-22.
被引量:15
2
安艳丽.
以人为本 返璞归真——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的回归[J]
.学苑教育,2012(10):86-86.
被引量:3
3
陈宏,刘迎辉.
高校德育工作浅析[J]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8):215-216.
4
连漪,吴俊.
试论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0(4):75-76.
被引量:2
5
张广利.
学校德育“工作化”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及其对策[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48-49.
被引量:1
6
兰兰.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尝试[J]
.中国科技纵横,2011(4):62-62.
7
吴庆华,屈林岩.
德育的反思[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4(3):33-35.
8
郭劲.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J]
.河池师专学报,1997,17(1):91-93.
9
冯意心.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4):51-53.
被引量:5
10
徐素明.
校园文化刍议[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133-135.
被引量:4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