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研究型大学的思考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我国一些重点大学提出了建设多科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文章就研究型大学的表象与特点进行了阐述,同时阐明了我国重点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存在的一些差距。
作者
王豪
机构地区
北京化工大学高教研究所
出处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9-43,共5页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术至上
尊重人才
学科水平
人文环境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TQ-4 [化学工程]
作者简介
王豪,男,北京化工大学高教研究所教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1
空间.百年诺贝尔全球获奖母校排行榜,2001.
2
记新.杨福家谈中外教育比较,2001.
3
张保军.
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的立身之本[J]
.中国高教研究,2001(9):3-5.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5
1
赵文平,吴敏.
美国MIT的办学特色与创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7):165-166.
被引量:11
2
王战军.
中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制度环境[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1):7-11.
被引量:2
3
吕淼华,罗树明,颜丙峰.
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五个理想[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3):90-93.
被引量:5
4
肖金华,李名家,王梦筠.
关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探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5-109.
被引量:1
5
张丽霞.
基于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服务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08,29(1):99-102.
被引量:15
6
欧金荣,唐峻,明庭庆,王李明.
试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人事管理机制创新[J]
.高等农业教育,2008(12):31-32.
被引量:1
7
王善平.
中国大学为何出不了大师——略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三大误区[J]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80-87.
被引量:2
8
陈建群,李君.
关于研究型大学档案馆建设要求探讨[J]
.兰台世界(下半月),2009(6):30-31.
9
袁永红,王金萍.
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刍议[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95-99.
被引量:7
10
王豪.
关于研究型大学的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02,19(1):14-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1
1
崔丽萍.
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1):81-82.
被引量:15
2
高增刚.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7):4-5.
被引量:5
3
李学荣.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1):50-52.
被引量:1
4
罗黎明,胡小波.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对教育的反思[J]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4):79-82.
被引量:2
5
杨渝川,王卫红,张庆林.
中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7-72.
被引量:66
6
赵鹏程.
斯坦福大学给我们的启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02-105.
被引量:13
7
邓存瑞,俞云平.
国外名牌大学建设高校师资队伍的经验及借鉴[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92(2):47-50.
被引量:2
8
张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识论对中华民族创造力的负面影响[J]
.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68-170.
被引量:4
9
薛贵,董奇,周龙飞,张华,陈传生.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1):6-11.
被引量:59
10
田世英,滕青.
漫谈艺术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地位、定位与品位[J]
.艺术百家,2002,18(4):120-12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覃睿,丁松滨.
影响研究生创新潜力释放的环境因素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6(2):47-49.
被引量:15
2
肖靓莎,彭希林.
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2):193-195.
3
高耀明.
哈佛捐赠的数量与科南特的名言——兼论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J]
.复旦教育论坛,2011,9(2):78-8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刘欣.
浅论研究生素质的提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1):127-129.
被引量:1
2
丁海莺,丁松滨.
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其形成[J]
.中国电力教育,2006(6):18-22.
被引量:8
3
邓义江,黄敏.
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探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08,11(2):3-6.
被引量:8
4
祝世兴,董永春.
论研究生个性尊重对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J]
.中国高教研究,2009(2):43-45.
被引量:13
5
王寒峰,郑玉建.
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00-103.
被引量:13
6
王方芳,赵坤,高渝,陈俊国.
博士研究生创造力内涵及其发展优势[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1328-1331.
被引量:4
7
李俭川.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31-35.
被引量:13
8
彭秀丽,高燕,李园.
基于后发优势的落后地区高校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162-165.
被引量:1
9
姜鑫.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多维实验教学体系解构[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2):70-73.
被引量:4
10
曾利君.
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悖论与突围[J]
.中国高教研究,2012(3):40-43.
被引量:1
1
黄秀丽,张大为.
研究地方院校管理学科的提振对策[J]
.文学教育(中),2015,0(5):112-112.
2
晓晨.
《中国青少年犯罪学》[J]
.社会,1988,8(11):25-25.
3
朴婷姬.
关于民族院校内涵建设的思考——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为例[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16(6):664-668.
4
郭耀邦.
教育评估理论体系探讨[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38-43.
5
孟宪范.
中国人类学的节日——在祝贺蔡华教授获奖大会上的发言[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6-7.
被引量:2
6
陆建华.
我国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
.青年研究,1988(1):39-44.
被引量:1
7
叶斌.
高师实习带队教师的作用[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9(S1):31-32.
被引量:1
8
当前办大学存在四大误区[J]
.理论与当代,2004(12):49-50.
9
吴秀明,严晓蔚.
大学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独特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2005(4):10-12.
被引量:6
10
董企新.
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和培养[J]
.科技.人才.市场,1996(4):39-4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