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警世通言》中的“把”字句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明代通俗白话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使用的"把"字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文本中"把"字既有作为动词也有作为介词的用法,并从"把"字句的主要用法、结构形式及制约和影响"把"字句使用的因素三方面来详加考察。
作者
刘小玲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
出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第4期71-72,共2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把”字句
《警世通言》
主要用法
句法结构
语用平面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崔勇,陶薇.
把字句的演变轨迹和原因[J]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2):82-83.
被引量:5
2
宣恒大.
“把”字句研究综述[J]
.宜宾学院学报,2004,4(4):132-13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刘子瑜.
唐五代时期的处置式[J]
.语言研究,1995,15(2):133-140.
被引量:18
2
A.贝罗贝.
早期“把”字句的几个问题[J]
.语文研究,1989(1):1-9.
被引量:43
3
薛凤生.
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1):4-22.
被引量:88
4
崔希亮.
“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1995,9(3):12-21.
被引量:174
5
中川裕三.关于“CR句式”中的主语[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93.
6
何亚南.
汉语处置式探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43-14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6
1
张言军.
也谈“把”字句中补语的语义指向[J]
.晋中学院学报,2009,26(1):16-18.
被引量:2
2
靳俊杰.
《义勇军进行曲》及其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J]
.科技信息,2011(36):189-189.
3
汪宁.
试析汉语句式的互易性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12):129-131.
4
张明辉,白兰.
新时期“把”字句研究综述[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37-144.
被引量:2
5
魏巍.
从《元刊杂剧三十种》看“把”的语法化[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10):56-57.
6
余海洋.
“把字句”的语法特点研究[J]
.戏剧之家,2017(20):224-224.
同被引文献
14
1
张建理.
标记性和反义词[J]
.外国语,1999,22(3):29-34.
被引量:56
2
马真,陆俭明.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J]
.汉语学习,1997(1):3-7.
被引量:73
3
王红旗.
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是什么[J]
.汉语学习,1996(1):24-27.
被引量:33
4
王立非.
关于标记理论[J]
.外国语,1991,14(4):32-36.
被引量:60
5
王立非.
布拉格学派与标记理论[J]
.外语研究,1991(1):1-7.
被引量:32
6
沈家煊.
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1):4-13.
被引量:181
7
王立非.
英语反义形容词的语义标记研究[J]
.外语研究,1994(2):9-17.
被引量:12
8
徐盛桓.
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为例[J]
.外国语,2003,26(2):8-16.
被引量:95
9
黄晓琴.
试论动结式的三种宾语[J]
.汉语学报,2006(3):69-72.
被引量:4
10
程杰.
认知角度下的语言标记性[J]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4,2(1):69-7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钟书能.
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标记性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2012(1):25-31.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钟书能,李英垣.
论话题与主语的认知通达机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103-109.
被引量:7
2
彭玉海,邓继思.
主动—被动态语义与动词题元结构变异[J]
.当代外语研究,2013(5):7-11.
3
钟书能,杨细平,傅舒雅.
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动补构式习得认知的实证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60-70.
4
钟书能,石毓智.
汉语双宾结构的构式语法视角研究[J]
.外语研究,2017,34(3):1-6.
被引量:11
5
钟书能.
论中华文化自信中的汉语语言力量[J]
.中国外语,2018,15(1):4-10.
被引量:8
6
钟书能,谢甜.
英语有界谓语结构的翻译技巧研究[J]
.外语教育研究,2018,6(4):39-45.
被引量:1
7
钟书能,侯雅璐.
汉语篇章英译的“时空同态”建构机制研究[J]
.中国翻译,2021,42(5):147-157.
被引量:2
1
吴娟.
《警世通言》中的是非问句[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8):41-42.
2
董海茹.
《警世通言》动结式初探[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1):29-30.
被引量:1
3
李长丽.
《警世通言》中“将”的用法[J]
.安康学院学报,2008,20(5):39-41.
4
杨艳芳,杨超.
《警世通言》中“更”作评注性副词的用法[J]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8):79-81.
5
石晓博.
《警世通言》中关中方言词语举隅解析[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55-59.
被引量:3
6
韩府.
“时文”不是“时下之文”[J]
.咬文嚼字,2003,0(2):33-34.
7
刘瑞明.
“做……不着”新释[J]
.古汉语研究,1997(2):73-75.
被引量:1
8
郭建花.
从色彩意义的变化看“三言”古今同形复音词[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3):47-48.
被引量:2
9
邵则遂.
《近代汉语词典》拾误[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5,0(3):47-51.
被引量:2
10
李明孝.
语言札记[J]
.古汉语研究,1995(1):55-57.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