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探析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德育时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是当今学校德育缺乏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表现、成因、和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
作者
刘玉兰
机构地区
甘肃政法学院
出处
《西部法学评论》
2006年第2期131-132,共2页
Western Law Review
关键词
学校德育
时效性
困境
变革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作者简介
刘玉兰(1963-),女,甘肃平凉人,甘肃政法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杨昌勇.
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对鲁洁教授“超越论”的商榷[J]
.教育研究,1997,18(3):27-32.
被引量:49
2
孙喜亭.
人的价值·教育价值·德育价值(下)[J]
.教育研究,1989,10(6):10-15.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75版,第152-167,442页.
3
.《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6页.
4
《现代教育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71—72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垒集》第16卷,第217-218页.
共引文献
62
1
宋学红.
普世伦理与中国道德教育的现代化——兼论“文化中心主义”的道德教育观[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2):107-110.
被引量:2
2
庞学光.
论教育之超越[J]
.教育研究,1998,19(11):16-18.
被引量:30
3
朱建童,李国军.
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探析[J]
.北方论丛,1999(5):140-142.
被引量:3
4
黎君.
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哲学界说[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2):23-27.
被引量:11
5
张楚廷.
以人为本与教育学改造[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6-10.
被引量:23
6
段志光.
论当代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0):85-88.
被引量:4
7
陈淑芳.
期镍周评[J]
.中国金属通报,2006(29):17-17.
8
冯建军,高德胜,赵志毅.
用生命谱写教育学——鲁洁教授学术思想记述[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10-17.
被引量:5
9
李国毅.
论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87-89.
10
赵飞.
德育有效性弱化探因[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6):12-1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
1
关于当代道德教育问题的讨论[J]
.教育研究,1996,17(7):33-39.
被引量:37
2
王俊明.
中美学校道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5):44-47.
被引量:5
3
陈民利.
论学校道德教育影响系统的优化[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11S):64-65.
被引量:3
4
张晓东.
文化学视野中的道德教育[J]
.江西教育科研,2005(10):27-29.
被引量:5
5
蓝维.
道德底线和道德信仰——关于青年道德教育的结构性缺失的反思[J]
.思想教育研究,2005(11):21-23.
被引量:12
6
王宏渊.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
.兰州学刊,2005(6):323-324.
被引量:12
7
王若维.网络时代对德育课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信息技术教育,2004,(6).
8
廖小平.分化与整合--转型期价值观代际变迁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
10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引证文献
3
1
贾金玲.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2):63-66.
2
谢璐,陆少刚.
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探析[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11-13.
被引量:1
3
张立忠.
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的模式与策略问题[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2-93.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枫,赵彦.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语言观[J]
.山西青年,2016,0(17):40-41.
1
李国光.
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探析[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0(9):60-60.
2
张秋红.
关于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J]
.教育论坛,2005(4):8-9.
3
张桂花.
道德教育应以人为本[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0):36-37.
4
陶涛.
提高实效[J]
.湖北教育(科学课),2014(3):88-89.
5
成龙.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建设的措施[J]
.中学教学参考,2013(30):124-125.
被引量:1
6
田爱平.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J]
.学周刊(中旬),2015(11):163-163.
7
张秀丽.
重视师生互动,提高高校教学的有效性[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3):100-101.
被引量:1
8
新玲.
让合作探究学习更有效[J]
.小学科学,2012(11):91-91.
9
叶顺,桑丽虹.
改进品德教研活动三项措施[J]
.小学德育,2010(17):31-32.
10
徐大珍.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中的作用[J]
.青年文学家,2012,0(4X):177-177.
西部法学评论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