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互补性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不但存在着对立冲突,更存在着文化共性,具有互补性。运用网络文化的创新、张扬个性、平等、民主等思想可以克服传统文化的怀旧情结、循规蹈矩、尊卑等级等缺陷;运用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节欲等思想可以防止网络文化中的道德沦陷、网络瘾症等现象的发生。
作者
郑文宝
机构地区
黑龙江工程学院社科部
出处
《文教资料》
2006年第10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网络文化
互补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3
参考文献
3
1
[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2
[2]邵汉明.中国文化二十年[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
3
[3]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7.
共引文献
3
1
杨庆伟.
网络在公共领域“去封建化”潜力分析[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0(2):11-14.
被引量:1
2
朱怡,陈斌.
构建艺术教育的信息化体系初探[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0(4):112-116.
被引量:2
3
赵步阳.
网络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前景[J]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1,16(4):25-28.
同被引文献
90
1
江玉安.
强化管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2):32-32.
被引量:3
2
李艳娜.
试论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0-52.
被引量:6
3
丁晓丽.
试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网络文化的建设[J]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43-46.
被引量:3
4
左继明.
关注网络文化碰撞 探求网络教育对策[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0(5):64-72.
被引量:2
5
黄树先.
“哥”字探源[J]
.语言研究,1999(2):179-184.
被引量:10
6
张文杰.
高校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影响[J]
.高校理论战线,1998(11):34-37.
被引量:24
7
刘大为.
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
.汉语学习,1997(4):33-37.
被引量:214
8
陈会昌,胆增寿,陈建绩.
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的编制及其初步常模[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11(3):28-32.
被引量:70
9
张少云.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J]
.修辞学习,2003(2):20-21.
被引量:8
10
王岳川.
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与未来导向[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99-10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1
1
张立环.
网络冲击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尝试[J]
.职业教育研究,2008(4):102-103.
被引量:4
2
王维,杨治华.
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热点综述[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2):93-98.
被引量:18
3
黄李凤,温雪.
网络文化适应研究述评[J]
.开放教育研究,2008,14(4):54-58.
被引量:8
4
刘金丽.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J]
.云南电大学报,2009,11(4):24-26.
被引量:3
5
赵辰光,张雪,夏徽,王欢.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98-100.
被引量:10
6
张月辉.
网络流行语“X哥”语义文化分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52-55.
被引量:7
7
程显达.
浅论网络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挑战与机遇[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3):172-174.
8
张思娟.
试论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J]
.文教资料,2015(32):56-58.
被引量:2
9
冯立伟,秦海娟.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
.网络财富,2009(3):54-55.
被引量:1
10
郑梦苑.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网络流行语“X哥”的形成和发展[J]
.艺术科技,2014,27(10):217-2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雷慧清,陶荣.
指向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策略之四重维度——以《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为例[J]
.历史教学问题,2022(2):152-160.
被引量:2
2
周洁贞.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涵义特征探析[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3(1):1-5.
被引量:7
3
乌静,闫金山.
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与健康发展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142-143.
被引量:1
4
李芬.
新时代背景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55-57.
5
康素娟.
网络文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发展思考[J]
.理论导刊,2009(11):116-117.
被引量:6
6
赵辰光,张雪,夏徽,王欢.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98-100.
被引量:10
7
韩银环,王声光.
基于网络文化的大学生亚文化“双刃性”探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3):31-32.
被引量:3
8
徐世甫.
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后现代联姻[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4):103-113.
被引量:29
9
郑洁,董朝霞.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学习与实践,2010(11):135-140.
被引量:4
10
"新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特点研究"课题组,周洁贞.
“新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特点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4(3):28-35.
被引量:1
1
陈璠.
沟通架起心桥[J]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上半月),2012(12):30-31.
2
刘晓东.
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互补互哺关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2):28-35.
被引量:93
3
佚名.
性教育后的美国少年性行为[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05(5):53-53.
4
谢艳娟.
多元文化教育与仫佬族文化的传承[J]
.教育评论,2014(11):129-131.
被引量:2
5
意见领袖[J]
.新世纪周刊,2013(37):10-10.
6
吴黛舒.
从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到对我国教育研究中“传统热”的观照[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3):5-10.
被引量:3
7
王冲.
网瘾症的基本问题探析[J]
.教育科学,2004,20(2):61-64.
被引量:36
8
王迥澜.
教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之争[J]
.教育情报参考,2009(5):4-5.
9
李媛.
论高职院校校企文化互动的推进[J]
.中国成人教育,2015(14):116-118.
被引量:9
10
应明炉.
“捆绑式”评价——推进“板块教育”的一剂良药[J]
.上海教育科研,2010(6):76-77.
被引量:4
文教资料
200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