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反思与构建:“和合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时代定位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合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规范、政治理念、社会理想和辩证方法,是贯穿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和灵魂,它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当前,在我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古老的和合文化重新展现出巨大魅力和迷人风采,中和文化拓展文化领域的理论视野,社会和谐致力于生活秩序的建构,和合思想有助于树立科学的辩证思维。
作者
李淑云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07年第9期51-52,共2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和合文化
生活秩序
和谐社会
分类号
G0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罗炽.
中和文化论纲[J]
.江汉论坛,2007(2):12-17.
被引量:4
2
左亚文.
论中华和合思想的时代价值[J]
.江汉论坛,2007(2):17-21.
被引量:1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17页.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张载.《正蒙·太和》[M].,..
2
.《孟子·尽心下》[M].,..
3
.《孟子·离娄下》[M].,..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7
.《国语·郑语》[M].,..
8
.《论语·子路》[M].,..
9
.《庄子·齐物论》[M].,..
10
.《论语·八佾》[M].,..
共引文献
41
1
耿步健,阿迪里.
辩证反思西方个人主义[J]
.求实,2006(z3):122-123.
被引量:6
2
戴敏.
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初探[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1):153-155.
被引量:8
3
张斌.
政治均衡视域中的公民参政均衡[J]
.社科纵横,2008,23(10):72-73.
4
王兰生,李英田.
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再思考——从利益角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路径[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3):64-66.
被引量:1
5
李章宏.
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以高平市发展县域经济为例[J]
.品牌(理论月刊),2010(Z1):28-33.
6
王梦飞.
论我国侦查构造的缺陷与重塑[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1-83.
7
耿步健.
《共产党宣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J]
.求索,2007(12):1-4.
被引量:2
8
华丽.
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0-122.
9
吴强.
开拓辩证视野 弘扬和合文化——兼论中华和合文化的辩证意蕴[J]
.理论界,2008(10):151-152.
10
王景敏,左亚文.
浅谈和谐企业的构建[J]
.商业时代,2008(34):109-1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3
1
刘利.
和合文化 中国价值——浅谈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J]
.现代教育论丛,2008(9):38-43.
被引量:4
2
蔡方鹿.
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学研究概述[J]
.中华文化论坛,1997(2):14-17.
被引量:10
3
彭兆荣.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2-7.
被引量:72
4
王云才.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
.旅游学刊,2006,21(4):8-8.
被引量:147
5
梁滨.
论乡村休闲旅游的文化视野[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8):59-62.
被引量:4
6
彭金艳,于立波,沧浪.和合文化的魅力[N].吉林日报,2004-03-26(010).
7
戈双剑.旅游规划要有“文化”[N].中国旅游报,2010-8-14(014).
8
阳瑞珍,杨赣太.
和合“仁学”伦理:精神和谐构建的伦理基础[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0):75-78.
被引量:1
9
蔺淑英.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55-59.
被引量:15
10
张勇.
从和合文化探析中国多边外交[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1):44-4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刘景慧.
汉民族“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6):1-4.
被引量:4
2
宋文丽,苏剑,刘筱秋,高宏.
和合思想指导下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以鹿鸣岭景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5):312-316.
被引量:2
3
张英.
“和合”视角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J]
.内蒙古教育(D),2015,0(3):32-3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祁迪.
传统和合文化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借鉴意义[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5):246-246.
被引量:2
2
刘景慧.
和合文化与中国发展[J]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3):22-24.
被引量:3
3
吴桂鸿.
湘西苗族传统婚俗及其和谐婚姻家庭构建价值[J]
.怀化学院学报,2012,31(10):11-13.
被引量:4
4
麻卓,隆滟.
裕固族劳动歌中的和谐理念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发[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0):350-352.
5
龙祖坤,李绪茂.
基于产业链理论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优化研究——以山东日照渔家乐为例[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5):1-5.
被引量:1
6
田健.
国内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
.市场周刊,2020,33(7):67-68.
1
余秋雨.
上海人[J]
.中国文化,2014(1):219-225.
被引量:1
2
叶娇,徐凯.
行进中的国学——论国学的时代定位与弘扬策略[J]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2):53-58.
被引量:1
3
郭玉兰.
关于我国文化安全的哲学思考[J]
.理论探索,2002(6):18-19.
被引量:2
4
韩中谊.
文化自信引领的民族特色诠释与文化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1):9-13.
被引量:2
5
鞠宏磊,刘冉.
寻找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本土基因”:解析美国畅销书特质[J]
.文化产业导刊,2011(10):50-55.
6
康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文化透视与构建[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3):7-10.
7
黄稀琳.
论乡村开展文体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8):374-374.
被引量:2
8
韩月华,苏志加.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认同的几点思考[J]
.宜宾学院学报,2006,6(3):50-52.
被引量:2
9
汪成慧.
从俄汉民族的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3):22-25.
被引量:3
10
吴炫.
批判与继承:一个有问题的思维方式[J]
.文艺理论研究,1996(1):9-17.
社科纵横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