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左思《咏史》八首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西晋太康诗人左思既重视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又注重创作上的开拓创新。文章指出:审视与关照历史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境、往古世界与诗人遭际之间的象征关系,熔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于一炉的风格特征体现了左思《咏史》八首对传统咏史诗的开拓与嬗变方面的艺术成就。
作者
潘江艳
王祖基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07年第4期109-110,共2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左思
<咏史>
传统
开拓
嬗变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9
1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
[2]关于左思的评价[A].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2.
3
[5]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
[6]刘熙载.艺概(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
[1]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11]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明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
[5]陈延杰.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8
[6]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9
沈德潜.古诗源(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3,150.
共引文献
115
1
蒲宏凌.
论韩愈的诗学思想[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59-61.
2
王海英.
试论《离骚》“发愤抒情”的情感性悲剧美学价值[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58-60.
3
王安华.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注释值得商榷的三个地方[J]
.铜仁学院学报,2007,1(z1):15-18.
4
于志鹏.
略论史学视野下的晋代文学——以诗歌和小说为文本对象[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33-36.
5
徐中原.
略论颜之推的和谐文论思想[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9-12.
6
梁祖萍.
刘勰论文学鉴赏的途径和方法(下)[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6):68-72.
被引量:1
7
徐海容.
论蔡邕碑文的“谀墓”——与王银忠先生商榷[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3):24-28.
8
刘涛.
试论王融骈文的创作成就[J]
.时代文学,2009(14):117-118.
被引量:1
9
赵立学.
鲍照文赋作品中的慷慨之气[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4):8-10.
被引量:2
10
章苗.
娱乐与教化之错位——关于汉诗与汉赋之管见[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7-8.
同被引文献
10
1
李柳芳.
简论左思的咏史诗[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3(4):33-36.
被引量:2
2
蒋方.
论左思《咏史》诗的变体──兼论古代咏史诗的文化内涵[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4):27-31.
被引量:3
3
龙剑梅.
怀古咏今 言志写心——试论左思的《咏史》诗[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4):128-131.
被引量:1
4
韦春喜.
咏史诗成熟的标志之作——左思的《咏史》诗[J]
.戏剧文学,2006(7):94-96.
被引量:2
5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卷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
6
杨伦.杜诗镜铨:卷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7
何梅琴.感情激愤、笔力雄迈的左思《咏史》诗.汉诗评论,2005,(11).
8
施仲贞.
左思《咏史》诗情感特征与艺术手法之浅论[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6):14-16.
被引量:2
9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M]//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89.
10
郑飞.
略论左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5):91-9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潘江艳.
左思风力论略[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28-129.
被引量:1
2
胡文俊,孙济勋.
左思《咏史》诗简论[J]
.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2):8-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瑞瑞.
左思《咏史》诗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2):53-54.
被引量:1
1
潘江艳.
“咏史”诗体传统的开拓与嬗变——论左思《咏史诗》八首[J]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1):19-22.
被引量:1
2
陈争妍.
卡夫卡与萨姆沙:现实与象征[J]
.宜宾学院学报,2005,5(5):94-96.
被引量:1
3
张沧海.
同安长歌传海天[J]
.厦门文学,2008(11):59-60.
4
洛阳纸贵[J]
.中外童话故事,2010(12):30-31.
5
韦学芳.
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发展史概说[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
被引量:1
6
唐小燕.
论皎然自然观和取境说的统一[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94-96.
被引量:1
7
尹蓉.
皎然、司空图有关意境论之比较[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2):17-20.
被引量:1
8
霍松林,张小丽.
论王安石的晚年禅诗[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6):27-31.
被引量:5
9
马建华.
浅析陆机的感伤诗歌[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7):5-6.
10
李春霞.
浅论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个性[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5X):60-62.
社科纵横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