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花生立体间套规格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玉米花生不同的套种规格 ,不同的栽培密度进行研究 ,通过对其产量和性状的考察 ,初步得出 :不同套种规格、不同栽培密度 ,产量差异显著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立体间套栽培管理的对策。
作者
陈宗法
沃淮河
陈太留
姜兴余
范辉
张旭东
机构地区
江苏省泗阳县农技推广中心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49-50,54,共3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套种
规格
密度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9
1
胡萌,魏湜,杨猛,矫海波,魏玲,王燚,吉彪.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1):103-107.
被引量:62
2
李良生.
云南粮食发展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1996(5):21-27.
被引量:1
3
房增国,左元梅,李隆,张福锁.
玉米—花生混作体系中不同施氮水平对花生铁营养及固氮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386-390.
被引量:29
4
左元梅,刘永秀,张福锁.
玉米/花生混作改善花生铁营养对花生根瘤碳氮代谢及固氮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11):2584-2590.
被引量:27
5
刘广才,李隆,黄高宝,孙建好,郭天文,张福锁.
大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9):1787-1795.
被引量:64
6
焦念元,宁堂原,赵春,王芸,史忠强,侯连涛,付国占,江晓东,李增嘉.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6):917-923.
被引量:136
7
焦念元,陈明灿,付国占,宁堂原,王黎明,李增嘉.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群体的光合物质积累与叶面积指数变化[J]
.作物杂志,2007(1):34-35.
被引量:28
8
余忠刚.
贵州省玉米生产现状、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农技服务,2007,24(2):114-114.
被引量:12
9
左元梅,李晓林,王永歧,曹一平,张福锁.
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铁营养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2):153-159.
被引量:46
10
LIU ZY(刘张勇).河北省花生生产经济效益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1.
引证文献
2
1
原小燕,符明联,王建丽,李根泽,冯光勇.
Highly-efficient Intercropping Mode and Selection of Suitable Peanut Varieties in Maize and Peanut Intercropping Systems[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5(1):28-32.
被引量:4
2
焦念元,汪江涛,尹飞,李亚辉,付国占,李友军.
化学调控与施磷肥对玉米花生间作光合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99-10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原小燕,李根泽,林安松,王绍彩,王建丽,张云云,符明联.
间作模式及氮、磷肥对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花生学报,2015,44(4):13-20.
被引量:11
2
焦念元,汪江涛,尹飞,马超,齐付国,刘领,付国占,李友军.
施用乙烯利和磷肥对玉米//花生间作氮吸收分配及间作优势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6):1477-1484.
被引量:20
3
向午燕,孙占祥,冯良山,杨宁,白伟,蔡倩,冯晨,张哲,郑家明.
玉米花生间作作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J]
.辽宁农业科学,2017(5):44-47.
被引量:6
4
张晓娜,陈平,庞婷,杜青,付智丹,周颖,任建锐,杨文钰,雍太文.
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35(4):484-490.
被引量:60
5
原小燕,张云云,符明联,陆建美,王建丽,罗金超,刘珏,赵凯琴,田正书.
间作带型、宽窄行与密植对玉米和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8,31(11):2288-2293.
被引量:14
6
原小燕,符明联,张云云,陆建美,王建丽,罗金超,刘珏.
施氮量对生育中期玉米花生单作及间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J]
.花生学报,2018,47(4):19-25.
被引量:6
7
姚凡云,曹玉军,王虹霏,吕艳杰,刘志铭,魏雯雯,岳玉兰,王永军.
秸秆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土壤水热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20,28(4):86-95.
被引量:10
8
张济世,刘春增,吕玉虎,王守刚,曹卫东,张玉亭.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22,51(11):82-90.
被引量:5
9
姜文洋,陈俊南,昝志曼,汪江涛,郑宾,刘领,刘娟,焦念元.
单粒播种与施磷对间作花生种间竞争和生长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23,56(23):4660-4670.
被引量:3
1
曾彦华.
果园立体间套栽培技术[J]
.汉中科技,2006(3):20-21.
2
贺喜全,安瑞春.
旱地作物立体间套配套技术研究[J]
.耕作与栽培,1996,16(6):11-13.
3
刘正礼.
茶园立体间套模式[J]
.农家科技,2002(6):26-26.
4
贺喜全,安瑞春.
湘南旱地作物立体间套多熟制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2):102-105.
被引量:1
5
刘正礼.
茶园立体间套好[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13(6):23-23.
6
刘正礼.
应大力提倡茶园立体间套[J]
.农村实用技术,2002(6):4-4.
7
李培习.
马铃薯—丝瓜—芫荽—大白菜间套栽培[J]
.西北园艺(蔬菜),2005(2):8-8.
8
王则喜.
菇粮间套栽培的初步试探[J]
.浙江食用菌,1989(5):7-8.
9
龚攀,隆金凤.
春马铃薯—西瓜—大白菜间套栽培[J]
.农家参谋,2008(2):16-16.
10
金谷乔.
马铃薯西瓜间套栽培[J]
.农家参谋,1997(1):9-9.
玉米科学
2000年 第z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