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就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机理及其受环境生态作用产生的变化进行概述 ,进而为改善稻米品质的遗传改良及农艺调控提供指导 。
作者
陈冬梅
林文雄
梁康迳
机构地区
福建农业大学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S1期81-82,共2页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稻米品质
淀粉积累
酶活性
温度
光照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87
1
蔡一霞,徐大勇,朱庆森.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4,21(4):419-428.
被引量:32
2
李欣,张蓉,隋炯明,梁国华,沈新平,严长杰,顾世梁,顾铭洪.
稻米淀粉粘滞性谱特征的表现及其遗传[J]
.中国水稻科学,2004,18(5):384-390.
被引量:57
3
肖昕,谢新华,陈奕,罗文永,陈建伟,刘彦卓,毛兴学,李晓方.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709-1712.
被引量:31
4
李文彬,王贺,张福锁.
高温胁迫条件下硅对水稻花药开裂及授粉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5,31(1):134-136.
被引量:52
5
钟秉强,杨正林,冉启良,何光华.
美国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温度钝感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18-121.
被引量:18
6
莫惠栋.
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4):8-14.
被引量:325
7
罗利军,应存山,梅捍卫,王一平.
14份美国水稻品种的研究和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3):179-182.
被引量:18
8
朱碧岩,吴永常,杨宝平.
结实期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4):23-27.
被引量:30
9
杨建昌,袁莉民,唐成,王志琴,刘立军,朱庆森.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品质及籽粒中一些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5,31(8):1052-1057.
被引量:71
10
王忠,顾蕴洁,李卫芳,朱云,高煜珠.
水稻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结构的变化[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5,16(2):21-2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何秀英,廖耀平,程永盛,陈钊明,陈粤汉.
水稻品质研究进展与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1):11-16.
被引量:49
2
贺梅,宋冬明.
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北方水稻,2015,45(5):71-74.
被引量:4
3
陆佳岚,马成,陶明煊,曾彦达,张亚东,赵春芳,方先文,李霞.
不同光温条件对水稻9311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20,36(3):535-543.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张超,张禄祥,万忠,方伟,王丰.
2009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231-233.
被引量:7
2
徐德利,陆建飞.
水稻可持续发展综述[J]
.作物杂志,2010(3):1-4.
被引量:11
3
黄雅琴,黄群策,燕晓阳,秦广雍.
双胚苗水稻种子的扫描电镜观察[J]
.核农学报,2010,24(4):662-667.
被引量:6
4
施利利,张欣,丁得亮,王松文,崔晶.
稻米理化特性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
.种子,2010,29(11):82-84.
被引量:13
5
林志强,郑燕,许旭明,陈仁财,姚小兰,林晶,王乃元,郭玉春,梁康迳.
水稻长穗大粒RIL群体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1):1881-1889.
被引量:2
6
张政勤,文伟发,逄玉万,罗文贱,杨义芳,杨少海.
广东省优质稻健康基地长效运行机制探讨[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6):8-10.
7
谢勇武,杨树明,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杜娟.
粳稻02428突变体重组自交系糙米功能成分含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5):1620-1624.
被引量:7
8
郭桂英,赵全志,王青林,余新春,马汉云,扶定,沈光辉,霍二伟.
稻米食味品质改良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81-82.
被引量:1
9
孟维韧,全成哲,刘方明,全东兴,金成海,吴占文,周广春.
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61-363.
被引量:11
10
何秀英,廖耀平,陈钊明,程永盛,陈粤汉,刘维.
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粤农丝苗的选育及应用[J]
.中国稻米,2014,20(2):69-70.
被引量:20
1
玉置雅彦,邹冬生.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研究:1,齐穗期施氮及成熟期气温...[J]
.农业科技译丛(湖南),1991,20(1):7-11.
被引量:1
2
玉置雅彦,邹冬生.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研究:II.谷粒成熟过程中米质的变化[J]
.农业科技译丛(湖南),1991,20(1):12-15.
3
王惠贞,吴瑞芬,李丹.
稻米品质形成和调控机理概述[J]
.中国稻米,2016,22(1):10-13.
被引量:30
4
兰艳,黄鹏,江谷驰弘,雷小波,丁春邦,李天.
成都平原稻作区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D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42(1):63-73.
被引量:13
5
森田昭,谢国禄,等.
枇杷癌肿病的生理生态研究[J]
.国外作物育种,2002,21(6):51-52.
6
林文雄,王松良,梁义元,郭玉春,何水林,郑履端,翁定河,洪来水,潘铮铣.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研究 Ⅱ.早稻高产形成与生理生化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1998,9(4):395-399.
被引量:7
7
张长海,王士强,赵海红.
稻米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农业,2010(9):26-28.
被引量:3
8
罗明,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高月华,张蓉.
施氮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5):49-51.
被引量:15
9
蔡一霞,徐大勇,朱庆森.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4,21(4):419-428.
被引量:32
10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崔成焕.
稻米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品质不同的粳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胚乳内含物质积累动态的比较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2):105-111.
被引量:9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