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8
-
1田在农.传统武术美在哪?[J].中华武术,2000(4). 被引量:4
-
2王涛,彦博.武在新世纪[J].中华武术,2000(1):4-7. 被引量:6
-
3罗时铭.试论近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抗争与融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3):1-5. 被引量:16
-
4邓晓峰.我国民间武校的现状及其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20(A00):47-50. 被引量:9
-
5武术教材小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
6曲宗湖 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52-155.
-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6—13..
-
8周萍.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体育卷)[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
9郝怀木.试论我国社会武术的发展战略[J].武术科学研究,1996,(8):204-214.
-
10王德平.陕甘青年农村体育教师素质现状及发展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证文献6
-
1朱伟,姜志明.山东省滨州地区武术馆校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与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5,27(1):73-75. 被引量:4
-
2刘泳,曹晓培,朱绪玲,张玉玲.山东省武术(馆)学校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406-1408. 被引量:19
-
3蒋玲玲.奥林匹克全球化与武术文化变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25-27. 被引量:5
-
4王少军.论传统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2):183-184. 被引量:32
-
5闫慧琴.运城市少林武术学校发展现状与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24-125.
-
6郭凌宇,李金龙.山西省武术馆(校)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52-54.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74
-
1郭雷祥,樊红岩.在普通高校发展传统武术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6):47-50. 被引量:8
-
2吕墨竹.辽宁省地方武术学校套路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4(9):57-59. 被引量:3
-
3史峰.对高校实施武术教学的浅思考[J].体育世界,2011(6):90-91.
-
4董刚.高校学生武术套路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8):225-226.
-
5田托.民间武术的界定及其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世界,2012(6):49-50.
-
6石晶晶.北京奥运会后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从全民健身看传统武术发展[J].德州学院学报,2012,28(S1):214-215.
-
7杨芃林.对武山县传统武术现状的调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S1):120-122.
-
8赵俊伟,王彤.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25(S2):67-68.
-
9张冬婷.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探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72-74. 被引量:1
-
10周玉芳,孟少华,申国卿,苏新勇,席饼嗣.对中国武术运动普及与推广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7-29. 被引量:39
-
1程会娜.影视武打表演专业在艺术院校开展的必要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5):12-13.
-
2赵红.我国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2):25-26. 被引量:10
-
3陈一曦.对我校大学生体育健身与体育消费的调查[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B08):23-26.
-
4司甘旦,左刚明,张晋莉.新疆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8(4):127-129.
-
5集邮狂潮体育篇[J].中华少年(艺术创想坊),2004(5):28-29.
-
6集邮狂潮体育篇[J].中华少年,2004,0(5):28-29.
-
7李迎雪.媒体与舆论在武术段位制推广与发展中的宣传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107-108. 被引量:2
-
8田华.地掷球锦标赛的举办对鹤壁市发展的影响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0):235-236.
-
9李燕强.当代大学生经济能力、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探蹊[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21(4):89-93. 被引量:5
-
10鹤壁 地掷球之乡 特色体育最具优势[J].中国体育,2011(11):10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