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田径》
2000年第12期9-9,共1页
Track and Field
同被引文献42
-
11999年度世界男子单项排名前十名[J].田径,2000(5):44-47. 被引量:1
-
21999年世界女子前50名[J].田径,2000(9):42-45. 被引量:1
-
3林小斌.历届奥运会成绩年份/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J].田径,2000(10):42-47. 被引量:17
-
4吴兵.对我国田径运动成绩发展情况的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10):46-47. 被引量:7
-
5喻慕侃,毛明所,曹策礼.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规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1,15(1):16-23. 被引量:3
-
6李广忠,龚汉彪,钟晓明.从历届奥运会看世界田径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其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27(3):9-10. 被引量:2
-
7任海,过家兴.对70年代初我国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调查及对其"早衰"原因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1,15(2):21-27. 被引量:5
-
8第9届全运会田径成绩[J].田径,2002,0(1):62-63. 被引量:9
-
9张玉泉.从八运会看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态势[J].浙江体育科学,1999,21(1):37-41. 被引量:9
-
10第七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前八名成绩[J].田径,1998,0(11):43-4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2
-
1陈亮,王峥.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材状况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1):36-38. 被引量:2
-
2莫迎锐,张勤.从第28届雅典奥运会看当今世界田坛新格局及我国田径实力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4(1):120-122. 被引量:5
-
3刘涛,陈辉,薛强.对我国奥运会田径优势项目竞技状况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28(4):12-14. 被引量:3
-
4陈亮,刘强.我国奥运会田径优势项目实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76-78. 被引量:1
-
5陈亮,王峥.对1984年~2005年间奥运会及我国全运会女子铅球成绩发展态势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6):123-125. 被引量:4
-
6霍俊哲.我国女子田径前八名成绩发展趋势剖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25(5):63-66.
-
7徐琛.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田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J].运动,2010(11):32-34.
-
8高春刚,宋淑华.从洛杉矶奥运会到北京奥运会看我国田径优势项目格局的变迁[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3):63-65. 被引量:2
-
9鲁国斌,时立新.第28、29届奥运会我国田径目标定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3):36-38. 被引量:9
-
10刘明,冯晓玲,李双军.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57-61. 被引量:39
二级引证文献90
-
1柳强.高校田径训练现状研究与分析——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内江科技,2022,43(8):90-90.
-
2陈胜龙,金华丽.从第十六届伦敦田径世锦赛看中国田径的发展[J].运动精品,2017,36(11):74-75.
-
3沈为民,张春辉.北京奥运会中国田径选手表现评述[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1):42-44.
-
4孙树滨,徐爱辉,吕秀红.2009年黑龙江省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成绩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4):119-121.
-
5李金珠.对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走势的透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0(2):57-58. 被引量:3
-
6马永红.河南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4):19-20. 被引量:3
-
7朱旭红.我国男子短跑水平滞后因素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4,23(5):34-35. 被引量:1
-
8张德荣.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田径比赛实力分析及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J].体育与科学,2004,25(6):72-74. 被引量:20
-
9王远彪,魏家俊.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成绩的预测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72-74. 被引量:7
-
10张大超,李敏.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制约中国田径运动发展因素的反思——兼论“刘翔现象”给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77-82. 被引量:23
-
1张如义.刘云鹏在奥运会前是怎样训练的[J].体育科研,1985,6(3):4-8.
-
2王庆跃.我国铅球技术生物力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1990,9(4):14-18. 被引量:1
-
3张浩.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几点意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1,5(2):57-59. 被引量:1
-
4俞万宝.试论铅球运动中速度的制约因素[J].山西体育科技,1995,0(2):18-21.
-
5丛玉珍,郑富强.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子铅球整体实力分析[J].田径,2013(2):28-31.
-
6朱新宇.亚田赛散记[J].体育博览,1994,0(2):28-29.
-
7刘云.中国、日本引领亚洲田径[J].田径,2004(11):5-6.
-
8孙兴岱.应重视竞走技术的放松训练[J].田径,1997,0(5):22-25. 被引量:4
-
9曹军,吴鹏.中国竞走为何走不过世锦赛的“坎”——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竞走失利原因探析[J].田径,2005(11):52-53. 被引量:1
-
10刘玉香丢“金”获“铜”不甘心[J].中华儿女,2000(19):8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