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汉语“语素”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本文对与语素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对语素的性质、语素的构词能力、划分语素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作者
占勇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基金
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汉语三音词构词规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为:XQ0848
关键词
语素
构词
汉字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占勇.
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J]
.兰州学刊,2006(9):86-90.
被引量:5
2
胡明扬.
说“词语”[J]
.语言文字应用,1999(3):3-9.
被引量:24
3
沈孟璎,王树锋.
“平行式”多义复合词的构成条件和范围[J]
.语文建设,1997,0(3):39-42.
被引量:6
4
葛本仪.
论合成词素[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87-92.
被引量:11
5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5.
6
吕叔湘译,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1979.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苑春法,黄昌宁.
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8-13.
被引量:91
2
葛本仪.
汉语的造词与构词[J]
.文史哲,1985(4):30-35.
被引量:8
3
王立.
从“单音动词+单音名词”结构的拼写看正词法规则的客观依据[J]
.语言文字应用,1998(1):21-26.
被引量:9
4
饶勤.
从句法结构看复合词中的一种新的构词方式——连动式构词[J]
.汉语学习,1993(6):15-16.
被引量:18
5
王洪君.
从字和字组看词和短语——也谈汉语中词的划分标准[J]
.中国语文,1994(2):102-112.
被引量:54
6
顾阳,沈阳.
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J]
.中国语文,2001(2):122-133.
被引量:77
7
王东海.
汉语同义语素编码的参数和规则[J]
.中国语文,2002(2):159-164.
被引量:8
8
王洪君.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词表》的内部构造和汉语的结构特点[J]
.语言文字应用,2001(4):90-97.
被引量:18
9
彭永昭.
研究构词法必须重视语义层面[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3):76-82.
被引量:5
10
苑春法.
汉语构词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0(1):13-1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2
1
杨州,张菊红.
现代汉语中词的问题[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68-70.
2
闫从发.
“同源语素”和“同一语素”与复合多义词的平行义位和引申义位[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80-83.
被引量:1
3
周荐.
三字组合与词汇单位的确定[J]
.语言科学,2003,2(5):46-55.
被引量:12
4
王吉辉.
语感与成语、惯用语的划分[J]
.汉语学报,2011(1):25-30.
被引量:6
5
黄后男.
从复合词“名+量”结构探讨词法与句法的不一致性[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26-27.
6
丁桂英.
汉语双音词的融合与分解[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90-92.
7
苏新春.
同形词与“词”的意义范围──析《现代汉语词典》的同形词词目[J]
.辞书研究,2000(5):29-38.
被引量:12
8
王立.
N-L结构拼写浅说[J]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1):51-56.
9
严辰松.
论“字”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J]
.现代外语,2002,25(3):231-240.
被引量:16
10
冯胜利.
从韵律看汉语“词”“语”分流之大界[J]
.中国语文,2001(1):27-37.
被引量:52
1
王文胜.
汉语语素确定的若干意见[J]
.台州师专学报,2000,22(4):77-78.
2
祝清凯.
现代汉语语素在语法、词汇、语音、文字四个层面的表现[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53-55.
被引量:2
3
李圃,高精錬.
现代维吾尔语外来语素研究初探[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8):62-65.
4
刘凤丽.
释“冓”[J]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2):66-68.
5
梁生.
东陂村梧州话古语词例释[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4):118-119.
6
王汉生.
关于语素的定义[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114-116.
7
杨晖.
英汉两种语言中语素、词缀、词尾的比较[J]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1(3):74-76.
被引量:1
8
吴祺.
释“蝃蝀”[J]
.宿州学院学报,2014,29(2):55-57.
9
李贤王.
白语词与汉语词对应关系研究[J]
.神州,2013(13):151-151.
10
黎明.
浅谈比喻产生的基础[J]
.荆州师专学报,2000,23(4):66-67.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