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适应、负荷与恢复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三)
被引量:
13
Theory of Fitness, Load and Rest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徐本力
机构地区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
出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6,共6页
Journal of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关键词
训练内容
对应性
超量恢复
超量补偿
早期训练
运动成绩
竞技能力
训练适应
无氧训练
训练阶段
敏感发展期
运动能力
异时性
分类号
G808.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作者简介
徐本力,男,193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60
1
孙海.
对运动负荷的安排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1998,19(2):17-19.
被引量:5
2
徐本力.
训练过程的科学调控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二)[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3):1-7.
被引量:8
3
林文弢,吴河村,郑守吉.
台湾柔道运动员训练和模拟比赛的生化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4):53-58.
被引量:3
4
茅鹏.
谈训练结构[J]
.体育与科学,1996,17(6):3-10.
被引量:3
5
茅鹏.
谈体能训练[J]
.体育与科学,1996,17(2):7-12.
被引量:9
6
徐本力.
早期运动训练方法的优化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四)[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1):6-12.
被引量:6
7
徐本力.
早期训练科学化的提出及系统化训练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中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一)[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2):1-6.
被引量:32
8
陈小平.
运动训练的基石——“超量恢复”学说受到质疑[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3-7.
被引量:34
9
吕季东,俞继英.
对训练学中有关“负荷”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3):5-8.
被引量:12
10
林亚和,李红.
武警机动部队基层分队的体能训练[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4(1):66-68.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3
1
宁贺男,李锋.
浅谈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5):146-148.
被引量:6
2
侯丽.
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不同训练手段负荷强度的监测与评价[J]
.体育学刊,2009,16(4):100-103.
被引量:4
3
刘佐露,殷丹.
现代运动训练的反思性研究[J]
.体育世界,2009(7):110-112.
4
田健.
探讨体能训练的训练结构[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22):244-244.
被引量:2
5
梁荣发,李斌.
日本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分析——以金子洋明组为例[J]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5):35-38.
6
蒋超.
浅谈中学生200米跑的体能训练[J]
.科技信息,2012(6):340-340.
7
少儿早期训练的科学性[J]
.大观周刊,2012(6):181-181.
8
刘博.
浅析生化指标的监控与恢复体能对体育训练的影响[J]
.价值工程,2012,31(17):291-292.
被引量:1
9
张鹏.
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的安排及发展趋势探讨[J]
.科技信息,2013(2):339-339.
被引量:3
10
昌远华,夏军,方奇应.
公安特警体能训练方式与方法探析[J]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4(1):79-8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冯鹤.
浅析司法警察体能力量素质训练[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6):95-96.
2
张玲.
体能训练热点问题综合述评[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14-117.
被引量:43
3
何剑.
现代警务技能中的体能训练[J]
.公安教育,2006(8):14-16.
被引量:6
4
宁贺男,李锋.
浅谈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5):146-148.
被引量:6
5
段春霞.
中国女排在比赛中主攻手扣球时的外部负荷形式与得分关系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4):50-53.
被引量:1
6
屈红林,陈惠宇.
运动引起应激与应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68-770.
被引量:5
7
张文川.
青少年散手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108-110.
8
雷鸣枝,燕小妮.
体能训练对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作用[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130-134.
被引量:19
9
邵云.
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5-26.
被引量:13
10
孙国友,丁建伟.
运动训练活动中的衔接性问题探析[J]
.四川体育科学,2011,30(1):69-72.
被引量:1
1
林宁.
运动恢复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52-53.
2
谈正顺.
浅谈自行车运动的恢复训练[J]
.青海体育科技,2008,42(2):53-54.
3
吴志文.
篮球运动与营养补充[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12):15-15.
被引量:3
4
张泽田,史俊.
试谈摔跤训练的负荷与恢复[J]
.山西体育科技,2003,23(3):10-11.
被引量:2
5
蔡建.
浅析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176-176.
被引量:4
6
王永利.
浅谈短跑运动速度训练的负荷与恢复[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213-213.
7
黄涛.
提高格斗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J]
.搏击,2006,0(8):17-18.
8
王正珍.
相扑育肥及其可逆性[J]
.科技文萃,2004(11):59-63.
9
张淑辉.
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J]
.才智,2015,0(34):94-94.
被引量:1
10
殷亮.
高强度体能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的分析[J]
.少林与太极,2009(8):43-45.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