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哈贝马斯是现代性及其主体性原则的辩护者。他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完全消解态度 ,以交往行为理论克服了意识哲学的局限性 ,主张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不可分离 ,坚持了现代性理想 ,高扬了主体性旗帜。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 ,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
刘日明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2001年第3期116-123,共8页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现代性
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
主体间性
交往理性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141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1
1
唐文明.
何谓现代性?[J]
.哲学研究,2000(8):44-50.
被引量:69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2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
共引文献
68
1
何苏六,成亚生.
中国网络纪录片的现代性创新与主体性建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4(1):91-102.
2
潘亚玲.
全球化:一项侧重认识论的分析[J]
.国际论坛,2002,4(1):44-50.
被引量:3
3
陈治国.
重写现代性:利奥塔后现代知识理论的一个转折[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3):90-95.
被引量:1
4
陈智慧.
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命名的现代性[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2(1):78-80.
5
常健.
现代性、经济法理念与经济法治——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的解析与重塑[J]
.现代法学,2005,27(6):18-24.
被引量:5
6
董守海.
现代性危机中的伦理诉求[J]
.探索与争鸣,2006(6):44-45.
7
吴玉军.
流动的现代性与无根基的人[J]
.浙江社会科学,2006(4):122-126.
被引量:10
8
郗戈.
风俗速写、浪荡子和女子时装——从波德莱尔看现代性的时代意识[J]
.兰州学刊,2006(11):27-30.
被引量:1
9
陈凯,饶异伦.
现代性语境中的职业教育[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12-15.
10
李翔海.
论当代中国文化面对的时代性张力[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17-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1
1
欧阳爱权.
从思辨走向现实:马克思历史主体视域论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13(6):111-115.
被引量:1
2
王磊.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J]
.教育研究,1999,20(7):3-7.
被引量:307
3
殷晓蓉.
试论马克思主义主体观的诸规定[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7(2):30-34.
被引量:1
4
张岱年.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1):3-10.
被引量:283
5
吴康宁.
主体性是否为教育的一种本质属性[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13-15.
被引量:15
6
崔自铎.
主体性与主体性原则的科学涵义[J]
.人文杂志,1993(1):19-20.
被引量:8
7
王为高,李莉.
论主体及其属性[J]
.河北学刊,1988,8(5):24-28.
被引量:1
8
郭湛.
人的主体性的进程[J]
.中国社会科学,1987(2):55-64.
被引量:40
9
汪信砚.
认识的主体性探讨[J]
.哲学动态,1987(3):30-33.
被引量:1
10
李林昆.
对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J]
.哲学研究,1991(3):25-3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0
1
孙元涛,樊溶.
承认的教育与教育承认:基于现代认同理论的教育学审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7):21-33.
2
郑志强.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J]
.高等农业教育,2004(12):36-38.
被引量:4
3
宋妍.
十年媒介娱乐文化对受众主体性的培育[J]
.新闻大学,2008(3):84-88.
被引量:10
4
贺鸽,粟迎春.
国内外主体性研究综述[J]
.新疆社科论坛,2015(5):46-52.
被引量:2
5
孙亚忠.
创新教育视域中主体性人格培育的理论逻辑及路径探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5):147-152.
6
吴雯.
新媒介语境下的受众主体性[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3):103-106.
被引量:1
7
李勇,李静兰.
数字造颜:社交媒体时代的视觉“反规训”——基于网络空间自拍图像的研究[J]
.现代视听,2020(3):52-56.
被引量:6
8
黄匡时.
计算人口学的学科范式、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16-27.
被引量:2
9
孙元涛,樊溶.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责任[J]
.教育文化论坛,2024,16(1):1-12.
被引量:3
10
郑志强.
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与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人格转型[J]
.理论导刊,2004(3):26-29.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朱剑昌.
大众化条件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J]
.世纪桥,2007(4):130-131.
被引量:2
2
李美会.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2):84-85.
被引量:1
3
石英.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J]
.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78-179.
被引量:5
4
陈力丹,孙江波.
2008年广播电视研究的九个关键词[J]
.声屏世界,2009(2):4-7.
被引量:4
5
姚必鲜,王绍曦.
娱乐立台:受众主体地位的表达——湖南卫视媒介娱乐倾向的传播学视角解读[J]
.科教文汇,2009(21):267-267.
被引量:2
6
王少孚,李玉峰.
和谐社会视阈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69-171.
被引量:5
7
佟彧.
浅谈媒介娱乐化及其影响[J]
.新闻世界,2010(6):138-138.
被引量:1
8
夏颖.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受众自我认知类型研究[J]
.东南传播,2010(12):64-66.
9
杨华.
主体意识与消费倾向——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之透视[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32(5):51-55.
被引量:3
10
王志强.
屏性视觉媒介的自身特质及其伦理价值反思[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6):69-73.
被引量:6
1
李咏吟.
审美活动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2(3):11-18.
被引量:13
2
李秀江.
试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4):105-106.
3
刘芳,丛蓉.
孔子“和合”精神之浅见[J]
.理论观察,2007(6):72-73.
被引量:1
4
王柏华.
在有言和无言之间——对庄子的两种“无言”思想的考察[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3):85-90.
5
闫青会.
试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融合[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27(6):74-75.
被引量:31
6
崔开磊.
以科技的名义,智造新城[J]
.现代苏州,2013(9):42-45.
7
吕佳翼.
主体性、非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李泽厚哲学的发展脉络与三重维度[J]
.科学.经济.社会,2016,34(1):23-28.
被引量:2
8
谢俊.
浅谈技术异化的新趋势——由《单向度的人》引发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5):46-49.
9
马慧珍.
浅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35-37.
被引量:1
10
侯振武.
在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阿伦特与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立足点评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14(5):17-22.
被引量:4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