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与民族认同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民族认同做了界定,并对西方理性主义认同与亚洲国家的民族认同做了比较分析,进而对比较教育学科在形成正确民族认同中的作用做了阐述。
作者
Lee Byung-Jin
李家永
机构地区
韩国国立教育大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4-176,共3页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关键词
民族认同
比较教育
分类号
G40-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2
参考文献
10
1
牛文君,韩云.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5):32-33.
被引量:7
2
李敬巍.
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的比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5):102-104.
被引量:8
3
毛爱华,赵彩红,王林.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武德的再认识[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4):37-38.
被引量:7
4
门莉,赵希英.
传统体育演进与发展之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29-30.
被引量:4
5
陈青山,胡来东.
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理论的影响[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31-32.
被引量:22
6
彭贻海.
论奥运项目的市场体系及产品特性[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1):4-6.
被引量:7
7
肖焕禹,曾庆裕.
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与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J]
.体育文化导刊,2003(4):35-37.
被引量:23
8
王铁新.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非理性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悖谬[J]
.体育文化导刊,2002(1):25-26.
被引量:34
9
潘世东,邱紫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希神话之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10
吴忠义.
从中国与希腊传统体育的比较看世界体育发展走向[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2):24-26.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王静.
中华传统文化对武德的影响[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2):28-30.
被引量:11
2
黄勇,邹克宁.
中国竞技体育多元功能分析与评价[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23-27.
被引量:3
3
陈青山.
武术优秀运动员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48-49.
被引量:1
4
戴小平.
武术竞技套路改革要适应奥运要求[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58-60.
被引量:11
5
黄文扬.
刍议中国传统武德涵义及市场经济下的武德建设[J]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5):14-16.
被引量:17
6
谭华.
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的影响[J]
.四川体育科学,2000,19(4):5-7.
被引量:34
7
王玉龙.《全国武术获奖论文集》[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
8
康戈武.《论太极运动观》《中华武术》[M].,2001.4.
9
人民体育出版社.太极拳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0
徐伟军 伯原.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114
1
骆方成,万会珍.
解读孙式太极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1):17-18.
2
王继珍.
论学校武术教学中武德对学生的影响[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3):73-74.
被引量:6
3
张永亮,谢佳山.
武术散打的健身养生价值应用分析[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3):59-60.
被引量:1
4
王建伟,陈志国,柴士兴,赵焕彬.
武德思想融入警察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可行性探索[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4):30-31.
被引量:1
5
荣从民.
影响传统武术生存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因素审视[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10):13-14.
被引量:1
6
马云慧.
中国传统武术的人文精神[J]
.搏击(武术科学),2006,3(7):6-8.
被引量:12
7
张凤霞.
当代武术的责任与价值审视[J]
.搏击(武术科学),2005,2(2):5-8.
被引量:7
8
王树宏.
现代武术价值观探析[J]
.搏击(武术科学),2005,2(6):16-18.
被引量:2
9
张天熙,段宝林.
太极拳运动变化中的矛盾关系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5,2(8):12-13.
10
李俊,卫志强.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探析[J]
.搏击(武术科学),2005,2(8):21-2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9
1
王亚鹏.
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102-107.
被引量:131
2
滕星,张俊豪.
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9(4):109-113.
被引量:71
3
王仲孚.
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J]
.中国文化研究,1999(3):10-16.
被引量:35
4
王希恩.
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
.民族研究,1995(6):17-21.
被引量:305
5
李绍明.
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50-55.
被引量:21
6
夏凌翔,黄希庭.
典型自立者人格特征初探[J]
.心理科学,2004,27(5):1065-1068.
被引量:37
7
黄四林,林崇德,王益文.
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J]
.心理科学,2005,28(5):1243-1245.
被引量:30
8
王嘉毅.
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J]
.教育研究,2006,27(11):41-46.
被引量:29
9
徐晓萍,金鑫.中国民族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9-360.
引证文献
7
1
张庆林,史慧颖,范丰慧,张劲梅.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调查[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67-70.
被引量:30
2
常宝宁.
新疆南疆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新疆社会科学,2010(1):60-64.
被引量:19
3
王聚芹,温超.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维度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291-292.
4
王聚芹,温超.
“民族主义”理论边缘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26-227.
被引量:1
5
王聚芹,温超.
当代民族主义理论范式浅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19-21.
被引量:1
6
邓桦.
试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适应问题[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2):43-44.
7
余舒.
贵州威宁蔡家人的民族认同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5):124-1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浦昆华,尹可丽.
中华民族认同对少数民族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影响:亲社会倾向的中介作用[J]
.民族论坛,2022(2):24-32.
被引量:4
2
宋鹏,赵刚.
西南地区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联性实证研究[J]
.民族论坛,2020(2):37-41.
被引量:2
3
夏钦.
跨文化环境下内地西藏班藏族学生适应问题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5):137-140.
被引量:2
4
陈平,兰小银.
高等民族院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S1):46-50.
5
黄彩文,于爱华.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7):47-57.
被引量:35
6
摆晓宏.
新疆农村校外青少年生活(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调研报告[J]
.西北人口,2011,32(1):119-125.
7
姜国峰,李敏.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多维模式的心理学解析[J]
.保山学院学报,2011,30(3):72-76.
被引量:4
8
尹绍清,尹可丽.
云南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7):69-73.
被引量:5
9
袁娥.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J]
.民族研究,2011(5):91-103.
被引量:117
10
李敏,姜国峰.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表现规律及构建浅析[J]
.延边党校学报,2011,26(5):94-96.
被引量:3
1
王玉秋.
正本清源:西方理性及其对科学发展的作用[J]
.临沂大学学报,2014,36(4):21-24.
2
岳静.
数学无模式化教学的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7):11-11.
3
郭爱妹,吴智宇.
女性主义认同:理论、研究与实践[J]
.心理学探新,2016,36(5):397-402.
被引量:3
4
邓保群,涂鹏.
《疯癫与文明》的张力与限度[J]
.群文天地,2011(11):156-157.
5
曹永国.
教育公平:当代政治哲学之争[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5):34-40.
被引量:1
比较教育研究
2002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