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S1期25-26,共2页
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共引文献9
-
1杨宝琰,万明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对思想[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44-48. 被引量:1
-
2杨洋.先秦道家心理保健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10):14-17. 被引量:2
-
3孔令华.庄子的人生哲学与现代人的心性修养[J].理论导刊,2007(11):138-139.
-
4奚彦辉,李洪岩.道家的“自然”与心理健康的保持[J].理论界,2008(11):107-108.
-
5植凤英,张进辅.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研究的文化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169-1179. 被引量:5
-
6张海燕.先秦道家心理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150-151. 被引量:1
-
7陆建华.道家与当代人生[J].中国哲学史,2014(1):28-35. 被引量:2
-
8席居哲,曾也恬,左志宏.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探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3):555-559. 被引量:30
-
9董薇,秦启文,王益富,王馥芸.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J].心理学探新,2016,36(1):8-12.
同被引文献29
-
1曾立格.先秦道家的心理学思想初探[J].心理学探新,1986,11(3):97-104. 被引量:1
-
2张宏如.庄子心理健康思想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2,17(3):37-38. 被引量:2
-
3覃青必,吕锡琛.《道德经》的心理调治方法初探[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23-27. 被引量:3
-
4崔华前.庄子的和谐观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4):41-43. 被引量:4
-
5赵世杰,谭广鑫.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思想初探[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3):4-7. 被引量:7
-
6景红军,鲍晓东.道家思想与中医学关联性研究综述[J].中医药文化,2006,1(6):42-44. 被引量:3
-
7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8杨洋.先秦道家心理保健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10):14-17. 被引量:2
-
9王佩丽,叶高翔.先秦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的影响[J].浙江社会科学,2008(5):83-86. 被引量:4
-
10程雅君.先秦道家哲学对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影响[J].河北学刊,2009,29(2):63-6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6
-
1金凤杰.于苦难处转身——论史铁生后期创作的转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76-78. 被引量:1
-
2于文书,段志国.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美育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2):73-77. 被引量:1
-
3槐亚婷,白永利.庄子和谐观的现代价值[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9(6):60-61.
-
4樊瑞晶.从《大宗师》看庄子美学思想对人生观形成的作用[J].学园,2012(14):22-24. 被引量:1
-
5吴树波.审美、休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青年与社会(下),2013(10):228-234.
-
6罗文双.《庄子》生态伦理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101-104.
-
1霞儿.从明星自杀看明星的内心世界[J].健康生活,2005,0(1):17-18.
-
2谈笑生.小狗自杀桥[J].哲理,2010(7):39-39.
-
3李爱华.爱是宽恕[J].财会月刊,2013(6).
-
4李禾禾,王月华.关于战胜现代社会抑郁症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3(12):25-26.
-
5刘成群.白云观[J].新作文:高中版,2010(04X):58-59.
-
6陈福龙.趣味心理测试:压力面前你最需要什么?[J].大众心理学,2010(8):24-24.
-
7邓琳.信仰与敬畏[J].中文自修,2010(1):50-50.
-
8死亡:现代文明的一道伤口[J].名作欣赏(中学阅读),2009(2):16-16.
-
9吴美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2):186-187.
-
10黄兴旺.你是别人的一棵树[J].心理世界,2007,0(1):6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