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博士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
5
The Study of the China's Postdoctoral Development Mode under theGlobal Background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博士后发展的模式和我国博士后的特征,总结了我国博士后人才的发展状况和主要贡献,指出了我国博士后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就博士后制度如何创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作者
潘晨光
方虹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5年第4期35-45,共11页
Management and Review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博士后
发展状况
模式创新
建议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作者简介
潘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 研究员 (北京 100732) 方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援 (北京 100083)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1
1
赵娟娟.
借鉴美日博士后制度 促进我国博士后事业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4):141-143.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潘晨光,韩和平.
美国的博士后制度[J]
.中国人才,2001(7):41-44.
被引量:3
2
王建民.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现状与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2(3):20-24.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6
1
周立新,赵宗庆.
浅议我国博士后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
.知识经济,2008(2):129-129.
2
岳国峰,钱旅扬.
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336-338.
被引量:3
3
王修来,张玉韬.
军队博士后人才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
.军事经济研究,2007,28(9):17-19.
4
王修来,金洁,马宁玲,王松青.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我国博士后科研成果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7):123-126.
被引量:4
5
董彦.
新时期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展望[J]
.科技致富向导,2012(24):75-75.
6
王一鸣.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再探讨——产学研合作的深化与创新模式的会聚[J]
.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41-4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34
1
冯支越.
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动机与能力之间关系的探讨[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S1):35-39.
被引量:9
2
刘零,梁少琴.
博士后与学科建设[J]
.高等农业教育,1999(10):80-82.
被引量:4
3
邓芳,吴春芸.
博士后考核评价工作的理性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4):86-90.
被引量:10
4
刘丹华,陈谷纲.
试论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模式的转型[J]
.中国科技论坛,2004(5):141-144.
被引量:12
5
周元敏.
浅析博士后流动站评价指标体系[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6):107-109.
被引量:4
6
陈谷纲,王云鹏,刘丹华.
试论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创新[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56-58.
被引量:7
7
蓝国秋,丁纪平.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科研工作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4):67-69.
被引量:7
8
吕东伟.
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任徐颂陶谈中国特色博士后制度[J]
.中国高等教育,2005(20):28-30.
被引量:12
9
冯支越.
对推进博士后制度创新的几点认识[J]
.中国高等教育,2005(20):31-32.
被引量:7
10
周元敏.
构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5(5):41-4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徐静.
高校博士后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6):30-32.
被引量:10
2
赵玲,张新明,孙建红.
博士后制度创新中的政府职能定位[J]
.中国行政管理,2007(8):77-80.
被引量:6
3
孙建红.
企业博士后制度视域中的校企合作途径探索[J]
.教育研究,2008,29(3):60-63.
被引量:11
4
秦亮生.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起源与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8):353-355.
被引量:5
5
李俊莉,陈兰杰.
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45(5):94-9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祖智波.
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128-130.
被引量:4
2
秦亮生.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起源与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8):353-355.
被引量:5
3
朱江,闫晓华.
创新高校博士后流动站的管理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107-109.
被引量:12
4
常洪亮.
对当前博士后管理规定的若干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22):182-183.
被引量:6
5
兰国玉,张以山.
农业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问题研究——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30):159-159.
被引量:2
6
张鸿莹.
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18-20.
被引量:2
7
谢朝阳.
博士后管理创新与高校师资培养——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科教导刊,2011(17):11-12.
8
吴凌尧.
高校对企业博士后管理的柔性研究[J]
.市场周刊,2011,24(7):51-53.
被引量:3
9
张亚飞,马哲,赵平,房殿春.
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
.重庆医学,2011,40(34):3525-3526.
被引量:2
10
朱磊,史亚飞,潘华峰,杨智辉,钟小文.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在高等医学院校博士后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
.卫生软科学,2012,26(7):630-631.
被引量:2
1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意见[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6(21):46-48.
2
胡金萍.
城市民营老年公寓的发展模式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30-30.
3
王亚民.
昆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模式研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8(5):56-58.
4
丁向阳.
博士后制度:构筑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高地[J]
.中国人才,2001(7):13-18.
被引量:1
5
宋峰,潘峰.
社区养老资源不足背景下“时间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5):63-64.
被引量:4
6
何骏.
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08(2):21-24.
被引量:2
7
黄琼芳.
企业培训发展模式研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1X):375-375.
8
郭哲民.
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模式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8(3):42-47.
9
潘晨光,韩和平.
美国的博士后制度[J]
.中国人才,2001(7):41-44.
被引量:3
10
何锦胜.
我省博士后工作上台阶之后的思考[J]
.广东人事,2000(7):6-8.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