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6期72-73,共1页
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二级参考文献1
1 Momenclature an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Report of the Joint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Federation of Cardiolog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ask forc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linical nomenclature[J ]. Circulation, 1979,59 : 607 - 609.
共引文献98
1 穆鸿雁.优质服务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6):471-472. 被引量:1
2 张雅莉,孙俊芳,时宝红,杨丽亚.献血副反应的护理干预[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26-3727. 被引量:2
3 王芬.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及护理[J] .黑龙江医药,2009,22(6):920-921.
4 纪照红.采集血液缺量原因分析与对策[J] .兵团医学,2008(4):38-39. 被引量:3
5 程林燕.军队无偿献血人员献血反应调查和浅析[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5,26(2):148-148. 被引量:3
6 杨琼芳,胡小华.无偿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31-132. 被引量:70
7 刘翠萍,李海霞,朱应杰.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7B):1909-1909.
8 刘芳兰,吴明.无偿献血群体顾客忠诚影响因素研究[J]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4. 被引量:4
9 刘丽中,刘辉,肖进.需要层次理论在献血护理工作中运用初探[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B):2928-2929.
10 冯春梅,李慧文.采血过程中出现不足血量的原因及预防的研究[J]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6):614-614.
1 张琰.献血者的健康教育[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5):252-253.
2 刘国英,钮泽雅.血站内无偿献血者体检情况统计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04,20(7):135-135. 被引量:2
3 曹文霞.以人性化服务促进无偿献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9):144-145. 被引量:4
4 范小红.1884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0,17(10):64-66. 被引量:6
5 陈兰,赵嫣红,钱洪.应用密闭方法制备成分血可避免细菌污染和医源性感染的探讨[J] .泰山卫生,2003,27(6):58-59.
6 李晓峰.浅谈沟通在献血全过程中的重要性[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S1):39-39.
7 卢平,黄筱曼.突发事件时柳州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的调查[J] .广西医学,2009,31(5):722-723. 被引量:1
8 林绮文.广州地区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外周血象的监测[J] .广州医药,2011,42(6):50-52. 被引量:9
9 岳挺.献血者回访在发展固定献血者中的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2):173-174. 被引量:16
10 陈惠鸿,戚均超.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2):45-46.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