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妖猴到神猴——《闽都别记》丹霞形象面面观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闽都别记》中的丹霞形象可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从猿猴故事看,丹霞体现了中国道教猿猴的特点;从丹霞由妖至圣的演变过程,可总结出福州民间宗教信仰弃恶扬善的特点;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看,丹霞的形象塑造体现了神魔人物人、妖、兽三结合的传统手法。
作者
杨式榕
机构地区
福建工程学院
出处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8-20,28,共4页
Journal of Xiamen Edu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
清代小说研究
闽都别记
丹霞形象
妖猴
神猴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杨式榕(1969-),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讲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张锦池.
论孙悟空的血统问题[J]
.北方论丛,1987(5):5-18.
被引量:4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1976.250.
3
[5]刘世德,程毅中,刘辉等.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9卷第285页.
2
《著名的马来西亚橡胶》,《人民日报》,1978年11月10日第5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4页.
4
[7]《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40页.
5
《文学遗产》1981年第3期.
6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35页至341页.
7
《中国文学研究》,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上册第291页.
8
《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页至194页.
9
《世界文学》,1978年第2期.
10
《学林漫录》第2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共引文献
20
1
胡艳玲.
试论《西游补》的儒士情怀[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5-6.
被引量:1
2
韩婷.
亦鬼亦人 形幻神真——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J]
.文教资料,2006(35):88-90.
被引量:2
3
苟波.
从“梦幻”故事看巫术、道术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J]
.社会科学研究,2004(5):66-69.
4
刘军.
《世说新语》非小说论[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88-91.
被引量:11
5
黄震云,黄伟.
孔子的鬼神观念和礼学[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214-220.
被引量:1
6
孔刃非.
明代长篇小说“人性模式”的精神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5):103-106.
被引量:1
7
王晓文.
《淞隐漫录》:晚清时期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浪漫想象[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5):19-23.
被引量:2
8
许晓燕.
浅探唐人小说的因果报应模式[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76-79.
被引量:1
9
王晓文.
论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价值观和文化心理趋向[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20-24.
10
李慧军.
《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审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6):44-4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0
1
陈庆元,陈庆良.
清代两部闽人说闽事的小说——《台湾外记》与《闽都别记》[J]
.明清小说研究,1996(1):153-164.
被引量:1
2
黄祖良.
明清小说研讨三题[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1(1):73-76.
被引量:1
3
徐晓望.
略论闽台瘟神信仰起源的若干问题[J]
.世界宗教研究,1997(2):120-128.
被引量:9
4
徐晓望.
从《闽都别记》看古代福州商人的活动[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4):47-52.
被引量:3
5
林寒生.
《戚林八音》与《闽都别记》所反映的福州方音比较[J]
.语言研究,2000,20(3):114-121.
被引量:5
6
杨式榕.
《闽都别记》中陈靖姑形象的俗文化意识[J]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4):8-13.
被引量:7
7
王枝忠,杨式榕.
论《闽都别记》作者的传统文化修养——《闽都别记》作者蠡测之一[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9(3):15-17.
被引量:2
8
张晓梅.
《闽都别记》中关于女性的几个问题[J]
.海峡科学,2007(9):58-59.
被引量:2
9
杨式榕.
《闽都别记》创作动机探析[J]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6):38-41.
被引量:1
10
薛菁.
闽都文化若干问题探研[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20-128.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3
1
李瑛(文/图).
川南端午香包中的“香猴三”形象及其源考[J]
.中国民族美术,2023(4):75-79.
2
陈丽媛.
福建乡土小说《闽都别记》研究述评[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1):42-48.
3
李兆涵.
从丹霞大圣走向齐天大圣:福建民间故事中大圣形象演变的历史研究[J]
.炎黄地理,2023(3):7-9.
1
王枝忠.
《闽都别记》与《聊斋志异》[J]
.闽江学院学报,1999,20(4):12-15.
被引量:2
2
王枝忠,杨式榕.
论《闽都别记》作者的传统文化修养——《闽都别记》作者蠡测之一[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9(3):15-17.
被引量:2
3
林世芳.
《闽都别记》研究摭谈[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4,12(1):56-59.
被引量:1
4
本刊记者.
《闽都别记》情系两岸 闽都文化彰显魅力——“纪念《闽都别记》刊行百年暨闽都文化传播研讨会”在福州召开[J]
.炎黄纵横,2011(10):46-46.
5
王宜椿.
《闽都别记》——一部完整保存福州记忆的书[J]
.福建史志,2011(6):38-40.
6
汪龙麟.
20世纪前半叶的清代小说史料学建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2):42-48.
7
张晓梅.
《闽都别记》中关于女性的几个问题[J]
.海峡科学,2007(9):58-59.
被引量:2
8
陈婧.
《闽都别记》赏析[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5,0(2):63-64.
9
陈庆元,陈庆良.
清代两部闽人说闽事的小说——《台湾外记》与《闽都别记》[J]
.明清小说研究,1996(1):153-164.
被引量:1
10
赵君尧.
《闽都别记》中的福建海洋文化气息[J]
.炎黄纵横,2011(12):39-41.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