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镜像即存在——从《霸王别姬》程蝶衣之死看身份确认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依据拉康的镜像理论,深入剖析了《霸王别姬》中陈蝶衣从男到女再到男的性别认同历程,探讨了自我在镜像界的身份迷失与自认。由于镜像存在的永恒性,使生命的存在不再有意义,突破镜像只有无我和忘我两重境界。
作者
贺志涛
任永进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出处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z1期277-,290,共2页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键词
镜像界
性别认同
程蝶衣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1
孙鸿.
霸王别姬与姬别霸王[J]
.安康师专学报,2000,12(3):45-47.
被引量:3
2
郭培筠.
暴力·迷恋·背叛——影片《霸王别姬》的文化内蕴阐释[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76-80.
被引量:9
3
王婷.
文化的忧思——评电影《霸王别姬》[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17(4):40-43.
被引量:3
4
张东钢.
《霸王别姬》:电影中的印象主义[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4):67-72.
被引量:7
5
王小航.
双性同体:女性性别的理想——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4):41-45.
被引量:2
6
蔡婷.
女性身体镜象的悖论[J]
.东南学术,1999(4):97-10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刘德濒.
民俗化:对民族历史与现实的电影阐释[J]
.电影艺术,1997(3):23-31.
被引量:30
2
尹鸿.
国际化语境中的当前中国电影[J]
.当代电影,1996(6):21-29.
被引量:27
3
颜纯钧.
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兼论“后殖民语境”问题[J]
.当代电影,1995(5):40-46.
被引量:7
4
季余.
《霸王别姬》给观众带来了什么?[J]
.求是,1994(2):45-47.
被引量:2
5
皇甫积庆.
陈凯歌、李安作品的文化比较[J]
.江汉学术,1995,26(5):11-15.
被引量:3
6
厉震林.
艺术人格:第四、五代电影导演的批评札记[J]
.戏剧艺术,1995(4):62-71.
被引量:5
7
刘慧姝.
性别与欲望的后现代叙事——波利·扬—艾森卓性别理论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10-17.
被引量:11
8
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9
沈小兰,于青,张爱玲.苏青散文精粹[Z].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19
1
朱善智.
“写实”与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研究[J]
.华夏文化论坛,2019(2):164-171.
2
彭晓红,唐永红.
《霸王别姬》:戏如人生——从程蝶衣看人性的迷失[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34-137.
被引量:12
3
李彦.
从《霸王别姬》看程碟衣的身份认同之旅[J]
.电影评介,2008(19):37-37.
被引量:5
4
杨晓琴.
“爱”与“死”的悖论——鲁迅《伤逝》与张爱玲《霸王别姬》女性悲剧命运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6):207-208.
5
胡珍珍,胡子希.
梅艳芳菲——电影《梅兰芳》与《霸王别姬》之比较[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6):59-60.
6
邵敏.
京剧男旦与西部牛仔[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0):195-197.
被引量:1
7
刘颖思.
影片《霸王别姬》中的民族文化历史展现[J]
.考试周刊,2010(9):33-34.
8
郭瑾璀.
凯歌不再嘹亮——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的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8):145-147.
被引量:1
9
毕曼,史红玲,毛正天.
性别欲望与后现代叙事——析《性别与欲望:不受诅咒的潘多拉》[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5):47-48.
10
黎鹏.
试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分析影片《霸王别姬》[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2):154-154.
同被引文献
16
1
彭晓红,唐永红.
《霸王别姬》:戏如人生——从程蝶衣看人性的迷失[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34-137.
被引量:12
2
陈日红.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心理轨迹探寻[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2):219-220.
被引量:3
3
张一兵.
空无与黑夜:青年阿尔都塞的哲学关键词[J]
.现代哲学,2004(3):28-37.
被引量:5
4
徐洪娓.
历史镜像与现实的空茫——对毕飞宇《青衣》的一种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4):19-20.
被引量:2
5
刘文.
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J]
.学术交流,2006(7):24-27.
被引量:200
6
李碧华.霸王别姬[M].花城出版社,2006.
7
陈歆,曹建斌.
试论拉康的镜像理论[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4-6.
被引量:29
8
黎子微.
从镜像认同看程蝶衣一生的梦魇[J]
.电影文学,2012(12):98-99.
被引量:2
9
麻伟涛.
论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矛盾冲突[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30(1):25-27.
被引量:3
10
赵曼辰,刘永宁.
成长中的“自我”——运用拉康镜像理论分析电影《双面劳伦斯》中的人物塑造[J]
.电影评介,2016,0(12):49-5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9
1
彭晓红,唐永红.
《霸王别姬》:戏如人生——从程蝶衣看人性的迷失[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34-137.
被引量:12
2
郑丽霞.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解读《青衣》与《霸王别姬》[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5):12-14.
3
黄晓云.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运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1):136-137.
4
荆营营.
“两个虞姬”看电影对戏曲的重合与再造[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1):180-180.
5
吕娟娟.
从《霸王别姬》看程蝶衣艺术形象分析[J]
.电影评介,2015,0(17):72-74.
被引量:1
6
张睿洁.
试论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身份认同与主体欲望[J]
.视听,2020(4):73-74.
被引量:1
7
王齐.
镜像形成阶段下的程蝶衣的自我身份构建[J]
.艺术科技,2020,33(11):72-76.
被引量:1
8
郑泽,雷晓艳.
他者想象下的自我误认——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空气人偶[J]
.东南传播,2020(6):54-56.
9
王婕,李燕.
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程蝶衣的性别认同[J]
.心理学进展,2018,8(6):812-816.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陈日红.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心理轨迹探寻[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2):219-220.
被引量:3
2
杨琴.
论电影《霸王别姬》中的主体生存状态异常——以程蝶衣为例[J]
.北方文学(下),2012(1):136-136.
被引量:2
3
黎子微.
从镜像认同看程蝶衣一生的梦魇[J]
.电影文学,2012(12):98-99.
被引量:2
4
张爽,于秀秀.
马克思文艺理论浅析电影《霸王别姬》[J]
.商,2014(13):68-68.
5
邱月.
于乱世中演绎爱情——李碧华的剧本世界[J]
.电影文学,2014(23):39-40.
6
厉芳.
不疯魔不成活——评析程蝶衣的“从一而终”[J]
.戏剧之家,2016(6):140-140.
被引量:2
7
刘晨.
浅析电影《霸王别姬》——程蝶衣的悲剧性[J]
.戏剧之家,2017(6):124-125.
被引量:1
8
张健.
戏里戏外,从一而终——程蝶衣人物形象分析[J]
.戏剧之家,2017(17):74-76.
9
吕娟娟.
从《霸王别姬》看程蝶衣艺术形象分析[J]
.电影评介,2015,0(17):72-74.
被引量:1
10
赵茜.
“诗人”的选择——艺术生产中的创作心理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6):78-82.
1
顾振楠.
论“生产力标准”的永恒性和创新性[J]
.理论前沿,2002(24):41-42.
2
姜相杰.
探析档案工作的不断创新[J]
.黑龙江史志,2008(2):48-50.
3
周影.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0(1):37-39.
4
杨邦伟.
发展县域经济重点要力抓四种经济[J]
.衡阳通讯,2005,0(12):20-21.
5
多钰.
陈蝶衣[J]
.财经,2007,0(22):158-158.
6
脑力大闯关[J]
.少男少女,2009(1):32-32.
7
陈承德.
生产力标准的实质[J]
.探索与争鸣,1989(3):35-37.
8
唤醒沉睡的资源[J]
.当代党员,2009(2):16-16.
9
张建萍.
长三角投资环境评价[J]
.经贸实践,2005(8):36-38.
10
茅于轼(口述),王年华.
茅于轼我没有故乡[J]
.南方人物周刊,2014(3):48-48.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 第z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