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共2页
World History
同被引文献73
-
1张耕华.论历史学的用途及其滥用和误用——读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有感[J].史学理论研究,2003(3):29-37. 被引量:5
-
2齐世荣,于沛.“合之则两美,离之则两伤”——试论当代人写当代史与后代人写前代史[J].史学理论研究,2001(2):5-10. 被引量:5
-
3李剑鸣.历史研究中的求知与求用[J].历史教学,2006(2):5-10. 被引量:7
-
4常云平,杨发.新课程的大教材观与新课程资源观[J].宁夏教育,2006(11):39-39. 被引量:1
-
5包伟民,吴铮强.认识论、史学功能与本土经验——关于历史学方法论的几个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7(2):21-24. 被引量:6
-
6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M].张和声,程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7田汝康,金重远.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
8孟子.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217.
-
9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
10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79,288,315,316.
引证文献13
-
1周春英.关于高校中国财政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下半月),2007(7):82-86. 被引量:8
-
2郝宏桂.研究型学习与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的改革[J].历史教学问题,2006(2):97-99. 被引量:4
-
3盛亚军.历史学功用论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3,13(11):85-90. 被引量:2
-
4李超,魏丽娟.“史学无用论”产生的主观原因——兼与肖宏发先生商榷[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21-22.
-
5徐孝虎,梁文清.论重写历史的三种形态与历史自觉[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2):131-135.
-
6刘莎.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J].中学历史教学,2016(6):28-30.
-
7陈海江.中学历史教育应注意把握“求真”与“求善”的辩证统一[J].新课程(下),2011,0(3):42-43.
-
8李琛.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浅议历史有效课堂的构建[J].高中生学习,2018,0(7):47-47.
-
9王芳.构筑“同一境界”,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以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0(6):30-33.
-
10刘少飞,徐炜俊.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史学阅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9):34-37.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杨翔宇.高校历史学本科生导师专业指导探赜[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3(1):77-81. 被引量:2
-
2陈爱东,唐静.学以致用 寓教于爱国——关于民族学院财政学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成功,2010(7):47-47. 被引量:1
-
3陈钧.高师历史教学与中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法比较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7,6(7):62-63. 被引量:2
-
4辜庆志.《世界通史》课程改革探析[J].历史教学(上半月),2010(2):63-67. 被引量:1
-
5陈爱东,贺艳霞.关于民族院校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256-257. 被引量:2
-
6王虹波.对普通地方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5):103-105. 被引量:6
-
7杨翔宇.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历史教学(下半月),2008(11):74-77. 被引量:3
-
8蔡志新.当前高校中国经济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经贸,2012,10(8):233-234.
-
9贾春梅.中国财政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与改革建议[J].科教导刊,2013(28):175-175. 被引量:2
-
10曹琳.高等院校财税专业《中国财税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127-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