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穴位贴敷对伤食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观察穴位贴敷对伤食泻模型大鼠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将其与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以期获得最佳的用药方案。方法 随机将雄性和雌性健康成年大鼠各15只,体重(200±20)g,分为性别比例为 1:1:1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穴位贴敷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特制饲料喂养大鼠进行伤食泻造模,以大鼠大便性状、大便次数、体重、食量的改变判断造模是否成功[1]。穴位贴敷对照组在束缚前24h腹部脱毛,充分暴露神阙穴,贴上穴位贴敷,固定 6h 以上,1次/d,连续5d,停2d之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总共三个疗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慢性束缚,正常进食睡眠。给药时在腹部脐中神阙穴的部位进行脱毛和贴敷空白贴,治疗与脐贴组相同。而模型对照组采用保和丸方进行治疗,每日两次。每日观察并记录大鼠的行为和生理表现,比较三组数据,包括活动量、情绪状态、毛发颜色、饮食和大小便等方面的变化。隔2天用电子称测量一次体重。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参照文献[2]测取B/E值。结果 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穴位贴敷对照组的伤食泻模型大鼠,其肠道菌群B/E值较正常对照组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定植抗性增加(P<0.05),其泄泻症状显著缓解,排便次数正常,形态变为条形便。结论 伤食泄模型大鼠经穴位贴敷后,其肠道菌群的 B/E比正常人增加,生物定植抗力增强,能够明显的减轻泄泻症状,该方案起到治疗伤食泄的作用。
基金 贵州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穴位贴敷对伤食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贵中医大创合字(2021)101号。
作者简介 虎朋(2000—),男,回族,贵州六盘水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通讯作者:杜芳(1986—),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