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儿童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系统病症,流行性感冒的蛰伏期通常为1~7天,表现一般是头痛、高热、浑身肌肉酸痛等。因为孩子们尚处在成长阶段,所以免疫力体系没有充分开始发育形成,是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易感人群,容易因流感病毒引发呼吸道感染。小儿染上流感病毒后,一般症状较轻的小儿只有短暂的发烧,通常短期内都可以自动好转,但一旦小儿症状越来越严重,很快就会发展为肺病,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季节性流感是流行性感冒中较为普遍的类型,对婴幼儿特别是年龄不足五周岁的婴幼儿影响很大,因为一般在这个阶段的婴幼儿机体并没有发育完善,其抵抗力也较弱,染上流感病毒后更易于导致一些病症,比如肺病、支气管病、高热、惊厥等,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会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注射流感疫苗,虽然目前已被认定为防治小儿流感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疫苗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却不容忽视,有的孩子在注射流感疫苗时产生了高热、皮疹、呼吸困难、头痛、心跳动过快等严重不良反应的现象。另外,因为流感病毒的变化速率比较快,所以疫苗的生产及研发的进度往往无法及时跟上,而流感疫苗也往往无法适应即时的病毒变异。现阶段西药的发展对流行性感冒药品品种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缺乏特效药,目前中国国内使用最多的针对流感病毒的药品,一般是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阿比多尔等,这些抗病毒药物大多存在广谱抗病毒效应,即使针对季节性的流感病毒也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比较快,部分药品已产生了耐药性,疗效明显变差,且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并不宜作为年龄不大的儿童患者单一首选方式。在此类疾病的治疗当中,中医学也有着自身优点,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和整体思维的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临床防治小儿流行性感冒,而中医通过处理流感则能够有效缓解小儿的流感症状,且副作用并不明显,对小儿患者的影响也较小,更适合于对小儿流感的处理。
作者简介
陈聪(1990—),女,辽宁丹东人,汉族,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