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西美学史上庄子和亚里士多德最早将“丑”纳入审美范畴,但在处理“丑”如何能成为“美”这一问题上却显示出很大的不同,这一不同具体体现在两者的思想渊源、表现方式、审美价值三个方面。从思想渊源来看,庄子继承和发扬老子以“道”为本的宇宙观,认为“道”生万物,而亚里士多德则秉承“神”造万物的宇宙观;从表现方式来看,庄子认为美丑是同一的,而亚里士多德则趋向“纯形式”的美丑转化;从审美价值来看,庄子所主张的睹“有”的审美观,使得中国的审美标准沿着这一路径达到“气韵生动”的高峰,而亚里士多德则在形式法则和本质论的基础上,开创着西方睹“有”的美学观。
出处
《新纪实》
2021年第4期89-92,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