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审美与审丑的转化——庄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两条路径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西美学史上庄子和亚里士多德最早将“丑”纳入审美范畴,但在处理“丑”如何能成为“美”这一问题上却显示出很大的不同,这一不同具体体现在两者的思想渊源、表现方式、审美价值三个方面。从思想渊源来看,庄子继承和发扬老子以“道”为本的宇宙观,认为“道”生万物,而亚里士多德则秉承“神”造万物的宇宙观;从表现方式来看,庄子认为美丑是同一的,而亚里士多德则趋向“纯形式”的美丑转化;从审美价值来看,庄子所主张的睹“有”的审美观,使得中国的审美标准沿着这一路径达到“气韵生动”的高峰,而亚里士多德则在形式法则和本质论的基础上,开创着西方睹“有”的美学观。
作者 孙雪
机构地区 三峡大学
出处 《新纪实》 2021年第4期89-92,共4页
分类号 I [文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3

  • 1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徐元诰.国语集解[M]中华书局,2002.
  • 2王利器.文子疏义[M]中华书局,2000.
  • 3高 亨.老子正诂[M]中国书店,1988.

共引文献6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