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大自然探索》
2001年第12期44-45,共2页
Discovery of Nature
同被引文献41
-
1江晓原.不好的东西比没有更坏——五谈我们今天的学术环境[J].社会观察,2007(1). 被引量:1
-
2刘海峰.我国科学家无缘诺贝尔奖的原因及冲击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1999(2):46-48. 被引量:5
-
3袁飞.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统一、冲突与平衡[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7):25-27. 被引量:11
-
4王晓勇.科学精神与诺贝尔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9):60-64. 被引量:28
-
5张国春.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界定和分类[J].云梦学刊,2006,27(6):5-9. 被引量:10
-
6陈洪,孙宝国,李雨民,杜毅.科学结论的逻辑问题——科学研究规律探讨之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52-55. 被引量:2
-
7张应强.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学术评价环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20-121. 被引量:37
-
8安宁,邓开喜,莫雷.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的探讨——以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体系构建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0(3):131-138. 被引量:26
-
9陈宝泉.注重诺贝尔奖的科学精神[J].成才之路,2009(31). 被引量:1
-
10彭炳忠.论科学精神[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0):24-28. 被引量:39
二级引证文献7
-
1刘凤芹,赵旭,李晓东.如何有效进行科研评价[J].河北林业科技,2021(1):62-65. 被引量:6
-
2卢盈.学术评价系统与学术阶层的形成[J].江苏高教,2020(11):9-17. 被引量:7
-
3李沁蓉,吕明,杨晓云,卜丽娟.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实验室科研效率评估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21,34(4):263-267.
-
4王琳.加强化学实验指导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成才之路,2022(12):64-66.
-
5唐爱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7):128-130. 被引量:4
-
6关朝阳,周娜娜.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社会科研成果评价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24,45(3):43-45.
-
7姜明亮,郎红.破“五唯”背景下应用型农业高校教师评聘机制研究--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8):133-135.
-
1于华东.编辑加工中语言学的运用[J].出版科学,2007,15(6):16-17. 被引量:1
-
2马大猷.基础研究的科技潜力[J].群言,2004,0(10):22-23. 被引量:2
-
3叶心仪.瑞典的公益性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15(8):37-39. 被引量:1
-
4王英华.档案工作者的知识存储与应用[J].兰台内外,2014(1):71-71.
-
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简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4).
-
6栾庆伟,郝国桢.应用与开发研究所科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J].科学学研究,1993,11(4):73-79. 被引量:3
-
7林宝敏.党校图书馆二次文献的应用与开发——以南平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7(6):60-61. 被引量:1
-
8郑登理.关于引进应用与开发光盘数据库的若干问题[J].科技情报工作,1991(12):7-9. 被引量:1
-
9李科萱.浅谈数字化时代二次文献的应用与开发[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4):146-148.
-
10刘明.数字化时代二次文献的应用与开发之我见[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210-212.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