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特殊的心理机制,他们正在成为网络语言暴力的施暴群体之一.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网络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因此,针对其表现及成因提出应对策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薛韩丽
出处 《广东经济》 2017年第8X期152-152,共1页 Guangdong Economy
作者简介 薛韩丽(1993-),女,汉,陕西,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1

  • 1王卫.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范式的转型[J].青年研究,1999(12):10-14. 被引量:72
  • 2陈先元,邬彬彬,王翰.传媒素养的基本含义及社会定位[J].军事记者,2006(1):45-45. 被引量:5
  • 3[1]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M].新华出版社,2004.304.
  • 4[法]拉康.《拉康选集》,褚孝泉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488页,第487页,第289页.
  • 5美·诺尔·纽曼.民意-沉默的螺旋发现之旅[M].翁秀琪,等译.台北.远东出版社,1994.
  • 6PATRICIA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 7杨茂东.电脑思想库[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7.
  • 8弗兰克·凯尔奇.信息媒体革命[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 9李宪玲:“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第4期,第68页.
  • 10陈红莲.从网络暴力盛行看公众媒介素养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124-12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96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