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释殷墟卜辞的“■”字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殷墟三、四期无名组卜辞中,"种埶(艺)"之"埶"多作"■"^(①)。第一期宾组卜辞"埶"字亦有此体,见于《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9555,但省"木"为"■"而作■形^(②)。我在发表于1985年的《释殷墟甲骨文里的"远""■"(迩)及有关诸字》一文里,认为见于《殷虚文字乙编》(以下简称《乙》)3622(即《合》18730正)的第一期宾组残辞中的■字(在下文中以△代之),"也有可能是‘埶’的异体"^(③)。
作者 裘锡圭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古文字研究》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