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生态化、微观化与立体化的文学史叙述创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陈思广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前言中明确主张,他的《编年史》是从长篇小说的创作生态史、创作发生学史、传播接受史、思想艺术评价以及长篇小说的装帧艺术五个主要方面,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进行编年化的历史呈现。作者旨在突破已有的“纪传体”文学史书写模式,也不局限于按部就班地对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历史作流水账似的记录。作者的文学史编写过程与结果是怎样体现他的文学史观念与编年史特点的,是我们对这部《编年史》作讨论与评价的出发点。
作者 王泽龙
出处 《阿来研究》 2022年第2期143-149,共7页 ALai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54

  • 1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主旨及特点[J].文艺研究,2006(9):164-165. 被引量:6
  • 2鲁小俊.作家年谱与文学编年[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4-6. 被引量:1
  • 3[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 4秦弓.《如何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华读书报》2005年8月3日.
  • 5鲁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6[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7李惕平.抗战前无锡的报纸[G]//政协无锡文史资料委员会.无锡文史资料:第六辑.1983:86.
  • 8孙翔凤.回忆王若飞领导无锡秋收起义[M]//关山渡若飞--王若飞百年诞辰纪念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404.
  • 9沈法良,吴俊卿,李月波.孙梦雷组织工人支援秋收起义[M]//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常州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80.
  • 10阿雷.无锡文人小祷.十日谈,19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