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研究平台构建模式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是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清华大学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的各项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清华大学跨学科研究平台的目标定位、运作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分析阐述,总结其在跨学科研究方面的合作方式、管理体制以及开展跨学科交流的各种措施等主要特点,对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程飞亚
张惠
机构地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出处
《北京教育(高教)》
2020年第1期66-70,共5页
Beijing Education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北京高校跨学科研究平台构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JDJYB004)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清华大学
跨学科
研究平台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1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95
参考文献
1
1
雷鸿春,贾先,梁艳,赵祎,李文汉,谭栓斌.
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J]
.劳动保障世界,2019(14):50-5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罗新文,吕朋翔,李贵荣.
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J]
.高教学刊,2016,2(3):33-35.
被引量:2
2
苏学满,孙丽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人才的新需求[J]
.科教文汇,2016(5):64-65.
被引量:29
3
姜黎辉.
“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背景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6):1-5.
被引量:21
4
左小琼,贾建平,张荣,吴红霞.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
.时代汽车,2016(10):15-1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杨沐林,王文希,杨师汉.
浅析高校跨学科民族教育人才培养[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30(1):82-85.
2
刘丽伟,陈韵如,史庆艳.
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类高校新工科建设再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3):31-33.
同被引文献
161
1
杨俊,赵新元,冉伦.
如何提升工商管理研究科学问题的需求属性?——以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战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为例[J]
.管理评论,2021(4):12-23.
被引量:12
2
赵丽娜,徐凌霄,韩魏,沈思思,李晓明,俞方,刘志红,罗建红,徐骁.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1-2.
被引量:12
3
无.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5):14-16.
被引量:78
4
朴雪涛,宋国才,张晓庆.
新文科视野下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课程群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96-103.
被引量:4
5
董丹申.
情理合一与大学精神[J]
.当代建筑,2020(7):28-32.
被引量:7
6
李静.
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跨学科平台运行机制[J]
.科技经济导刊,2019,0(33):140-140.
被引量:1
7
李宁,黄俊平,黄海军.
交叉融合 相生共赢——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建设模式探索[J]
.大学与学科,2021(4):108-120.
被引量:27
8
刘伟,王轶,杨东.
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助力新文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的创新经验与战略规划[J]
.大学与学科,2021(4):44-60.
被引量:29
9
戴永辉,闫柯鑫,王思懿.
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探索——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4):85-87.
被引量:6
10
张炜,魏丽娜,曲辰.
全球跨学科教育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23-130.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6
1
丁帆,刘国卿,苟青华,梁洪基.
国内外一流大学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比较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J]
.北京教育(高教),2020(10):61-64.
被引量:8
2
潘勋,冯倩倩,王宏伟.
持续建设科研条件平台 助力生命学科跨越式发展[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4):1-6.
被引量:5
3
王振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机器人工程学院跨学科平台的运作模式研究[J]
.科技资讯,2021,19(7):39-41.
被引量:2
4
田禾,刘力健,张涛,周世敏.
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多专业融合教育建设的思考[J]
.科技风,2021(22):62-63.
被引量:12
5
喻小雨,崔迎春.
日本京都大学综合生存学馆的跨学科教育实践及启示[J]
.世界教育信息,2021,34(9):33-40.
被引量:2
6
武明花,朱海玲,刘志峰.
我国高校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培养实践与启示[J]
.高教学刊,2021,7(36):159-162.
被引量:9
7
马振秋,徐凌霄,韩魏,柯越海,周天华.
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新医科人才的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4):292-295.
被引量:41
8
高见,田亚梅.
基于CiteSpace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图谱分析[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7(7):21-28.
9
陈发棣,冯彩玲,包平,黄骥,陈志亮,石木舟,陈志颖.
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困境与创新探索[J]
.高等农业教育,2023(1):9-17.
10
何瑛,张子怡,王砚羽.
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工商管理专业转型升级路径探析[J]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3(3):79-8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95
1
孙明东,刘畅.
面向新时代研究生培养需求的导师团队建设初探——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1):57-62.
被引量:2
2
张军,徐加放,燕友果,郭文跃,张琰.
“石油+材料”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就业与保障,2022(2):82-84.
3
徐建斌,彭瑞娟.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交叉融合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20):97-101.
4
毕佳佳,程彬峰,井长勤,杨志军.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新乡医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8):143-145.
被引量:1
5
单炯,董艳,胡翊群.
积木式创新:医工交叉博士生培养探索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12):1612-1616.
被引量:1
6
王智鹏,杨云,钮晓音,邵莉,范先群.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设置的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12):1601-1606.
被引量:6
7
刘小洋,刘超,黄贤英,曹琼.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新工科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培养路径分析[J]
.进展,2021(17):171-172.
8
穆家峰,高瑛,闫闻洁.
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建筑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J]
.辽宁高职学报,2021,23(11):16-19.
被引量:1
9
包小兰,杨续金,马萨日娜,夏亚男,张美莉,韩育梅.
新工科背景下以OBE为导向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
.农产品加工,2021(23):91-94.
被引量:8
10
穆家峰,高瑛,闫闻洁.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22,24(1):24-27.
被引量:2
1
汤凡渺,谢蒙.
高校首饰设计人才跨学科培养初探[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9,21(6):78-84.
被引量:4
2
“循师论道,心影相随”2019中青年医师演讲比赛总决赛获奖名单[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2):955-955.
3
黄秋燕,刘剑洪,邓树林.
美英澳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研究生数据素养课程设置特点及启示[J]
.高教论坛,2020,0(4):21-27.
被引量:4
4
冯明,吴运江.
“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综述[J]
.三峡论坛,2020,0(3):66-70.
被引量:5
北京教育(高教)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