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冯友兰以觉解为视角,以人生意义为线索,重构传统美学领域的境界论,将其创造性地用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阐发。在此基础上,他做出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划分,由此构成其后期人学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其境界论背后依托的是新理学的实在论,在思想方法上又采用了西方哲学的概念分析,它们与中国古代境界论的基本精神难以真正融合,这就使得他打开境界论视角的同时错失了对境界之为境界的进一步追问,在相关问题的阐发上有失于偏颇。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1,共7页
DongYue Tribune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儒家思想的当代阐释”(项目编号:20JZDW010)相关成果
作者简介
蔡祥元(1975-),男,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儒学的现代阐释以及西方现象学、解释学、解构主义等当代人文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