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铀矿勘查与研究程度的深入,在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发现了皂火壕、纳岭沟、大营、东胜等一系列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大量学者对这些铀矿床的成矿环境、成矿年龄、铀源和成矿流体来源及有机质在铀成矿中的作用、成矿模式等方面做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但是关于成矿流体来源方面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该区铀矿富集所需的还原剂主要来自下伏古生界地层的天然气(冯乔等,2006;吴柏林等2014),也有学者认为铀矿富集除与油气有关外,还与低温热液流体的充注有关(肖新建,2004;李子颖等,2009;张龙等,2015),同样还有少数人认为深部地幔流体参与铀成矿过程(李荣西,2006;杨晓勇,2008)。虽然上述学者对该区成矿流体来源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但依然存在争议。
作者
丁波
刘红旭
杨胜富
杨龙
任志勇
李平
张宾
DING Bo;LIU Hongxu;YANG Shengfu;YANG long;REN Zhiyong;LI Ping;ZHANG Bin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53-54,共2页
Geological Review
基金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编号:2015CB453004)
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关键因素识别与靶区优选”(编号:地LTD1612-2)联合资助的成果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纳岭沟铀矿床
成矿流体
铀成矿
Ordos Basin
Nalingou uranium deposit
ore-forming fluids
uranium mineralization
作者简介
丁波,男,1991年生,硕士,助理工程师,矿产普查与勘探,Email:9428524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