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清工—戏工"区分的发展建构"清唱"与"剧唱"是贯穿昆曲发展史的两种实践传统。从时间上看,明嘉靖魏良辅改良昆山腔时,该声腔仅供"清唱";至万历梁辰鱼《浣纱记》问世,才出现了昆曲的舞台"剧唱"形式。至于其内涵,清唱为唱而不演,不用锣鼓,场面清净也。~②"剧唱"则与之相反,指的是舞台搬演。此外,昆界常谓的"清工—戏工""清曲—剧曲"与"清唱—剧唱"有较大重叠性,在宽泛意义上可互换。
出处
《戏曲研究》
2019年第4期112-130,共19页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作者简介
叶子,1994年生,江苏南京人。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戏曲与中国美学。已发表论文《“正生上起”与“花面冲场”—晚明清初风情喜剧中士商关系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