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昆曲“清工—戏工”区分之发展建构与美学品质 被引量:1

The Construction and Aesthetic Qualities of the Distinction of “Qinggong and Xigong” in Kunqu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清工—戏工"区分的发展建构"清唱"与"剧唱"是贯穿昆曲发展史的两种实践传统。从时间上看,明嘉靖魏良辅改良昆山腔时,该声腔仅供"清唱";至万历梁辰鱼《浣纱记》问世,才出现了昆曲的舞台"剧唱"形式。至于其内涵,清唱为唱而不演,不用锣鼓,场面清净也。~②"剧唱"则与之相反,指的是舞台搬演。此外,昆界常谓的"清工—戏工""清曲—剧曲"与"清唱—剧唱"有较大重叠性,在宽泛意义上可互换。
作者 叶子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戏曲研究》 2019年第4期112-130,共19页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作者简介 叶子,1994年生,江苏南京人。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戏曲与中国美学。已发表论文《“正生上起”与“花面冲场”—晚明清初风情喜剧中士商关系之讨论》。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9

  • 1俞为民.重评汤沈之争[J].学术月刊,1983,15(12):48-52. 被引量:3
  • 2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2):171-178. 被引量:112
  • 3解玉峰.90年来昆曲研究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4-139. 被引量:7
  • 4汤志钧.《庄存与年谱》,引《武进县志·文学卷》,台湾学生书局2000年版,第3页.
  • 5戈载.《词林正韵·发凡》.
  • 6《清惠松崖手札跋》,《矩园余墨》,[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45页.
  • 7沈德潜.《重修长元学记》,光绪《苏州府志·学校》.
  • 8《冯桂芬集》卷二《思适斋文集序》.
  • 9《默庵遗稿》卷一,清刊常熟二冯先生集本.
  • 10《清史列传》卷十九《沈德潜传》.

共引文献30

同被引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