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南焦作方言中“给”的语法化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给”是汉语中常见的给予义动词。河南焦作方言中“给”具有多功能性,兼有动词、介词、连词、助词与叹词多种词性,体现了语法化的历时演化路径。本文从“给”的五种词性入手,探究其从给予动词、处所动词经过多次语法化,最终出现助词与叹词用法的过程,并简析其语法化动因和语法化机制。
作者
刘梦晴
机构地区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2年第6期24-27,36,共5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焦作方言
给
语法化
动因
机制
分类号
H172.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3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刘春卉.
河南确山方言中“给”的语法化机制考察[J]
.语言科学,2009,8(1):68-75.
被引量:14
2
周红.
动词“给”的语法化历程[J]
.殷都学刊,2009,30(4):108-114.
被引量:8
3
张德岁,唐爱华.
宿州方言中的“给”[J]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47-50.
被引量:10
4
李炜,王琳.
琉球写本《人中画》的与事介词及其相关问题——兼论南北与事介词的类型差异[J]
.中国语文,2011(5):419-426.
被引量:13
5
金小栋.
西华方言多功能词“给”的语义演变[J]
.语言研究,2016,36(4):62-67.
被引量:15
6
林小径.
河南周口方言“给”的语法功能及其语法化[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34(3):55-57.
被引量:4
7
向明友,杨国萍.
语法化动因的语用规律阐释[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6):10-17.
被引量:6
8
吴福祥.
也谈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J]
.语文研究,2021(2):1-12.
被引量:57
9
洪波.
“给”字的语法化[J]
.南开语言学刊,2004(2):138-145.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
82
1
邓享璋.
沙县盖竹话的介词——兼谈永安、沙县方言介词的若干用法[J]
.三明学院学报,2002,20(3):20-26.
被引量:1
2
洪波.
“给”字的语法化[J]
.南开语言学刊,2004(2):138-145.
被引量:48
3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13
4
文旭.
《语法化》简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7-48.
被引量:35
5
张喆生,苏晓青,吕永卫.
徐州方言单音词汇释(二)[J]
.方言,1985,7(1):68-78.
被引量:1
6
朱德熙.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
.方言,1979,1(2):81-87.
被引量:255
7
曹广顺.
语气词“了”源流浅说[J]
.语文研究,1987(2):10-15.
被引量:24
8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58
9
李崇兴.
《元曲选》宾白中的介词“和”“与”“替”[J]
.中国语文,1994(2):149-154.
被引量:13
10
苏晓青,吕永卫.
《徐州方言词典》引论[J]
.方言,1994(3):184-197.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43
1
徐萌敏,李福印.
基于语料库构式“给+NP+VP”的历时构式语法研究[J]
.语言学研究,2024(1):89-103.
2
徐悦虹.
共时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以法语中“avoir”(有)的不同形式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3(3):147-162.
3
吴福祥,金小栋.
汉语方言“持拿”义动词的多功能模式与语义演变[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1):51-89.
4
袁卫华,肖雁云.
甘肃民勤方言的“给”字句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55-64.
被引量:1
5
贺学贵.
与格标记的发展演变[J]
.华中学术,2023(4):141-146.
6
苏俊波.
汉语方言的“给”“跟”混同[J]
.华中学术,2023(1):146-163.
7
王鼎馨.
“A+帮+B+VP”多义句式考察——兼论动词“帮”的介词化可能[J]
.汉字文化,2024(14):7-9.
8
姜菡.
河南禹州方言中多功能词“给”的语法化[J]
.汉字文化,2024(5):25-30.
9
王苗,覃璐莹.
《华西初级汉语课程》中的多功能词“给”及其演变[J]
.汉字文化,2022(20):121-123.
10
盛益民.
绍兴柯桥话多功能虚词“作”的语义演变--兼论太湖片吴语受益者标记来源的三种类型[J]
.语言科学,2010,9(2):197-207.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10
1
洪波.
“给”字的语法化[J]
.南开语言学刊,2004(2):138-145.
被引量:48
2
刘永耕.
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J]
.中国语文,2005(2):130-138.
被引量:43
3
温锁林,范群.
现代汉语口语中自然焦点标记词“给”[J]
.中国语文,2006(1):19-25.
被引量:32
4
刘春卉.
河南确山方言中“给”的语法化机制考察[J]
.语言科学,2009,8(1):68-75.
被引量:14
5
周红.
动词“给”的语法化历程[J]
.殷都学刊,2009,30(4):108-114.
被引量:8
6
张德岁,唐爱华.
宿州方言中的“给”[J]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47-50.
被引量:10
7
李小军.
语法化演变中音变对义变的影响[J]
.汉语学报,2014(2):54-62.
被引量:8
8
江蓝生.
连-介词表处所功能的来源及其非同质性[J]
.中国语文,2014(6):483-497.
被引量:34
9
金小栋.
西华方言多功能词“给”的语义演变[J]
.语言研究,2016,36(4):62-67.
被引量:15
10
吴福祥.
也谈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J]
.语文研究,2021(2):1-12.
被引量:57
引证文献
1
1
姜菡.
河南禹州方言中多功能词“给”的语法化[J]
.汉字文化,2024(5):25-30.
1
许怡.
纳西语存在动词研究[J]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5(3):43-49.
2
张雨露.
《诗经》中的“于”字用法探析[J]
.秦智,2022(6):95-97.
3
覃凤余,王全华.
壮侗语“来”的两种语义演变[J]
.语言学论丛,2020(2):337-360.
被引量:1
4
黄晓雪.
汉语方言处置标记到受益者标记的演变[J]
.语言研究,2021,41(4):35-40.
5
李静波,张静.
致使标记的来源[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6):90-97.
6
周雨如.
表敬谦词“窃”的语法化及语义演变[J]
.汉字文化,2022(13):29-32.
7
陈小燕.
网络语言中“实力”的语法化过程考察[J]
.汉字文化,2022(13):135-138.
8
毛媛媛.
达州方言“倒”的语法化分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2):122-124.
9
曹津源.
撷英语林饰华章--2022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之“语言”篇[J]
.作文(初中年级),2022(4):38-42.
10
毛文静.
论汉语方言给予动词“把”的产生[J]
.汉语学报,2022(1):67-79.
被引量:2
汉字文化
202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