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寒山诗与王梵志诗人称代词系统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寒山诗和王梵志诗作为唐代白话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口语人称代词系统的一些特征。将寒山诗代词系统与王梵志诗人称代词系统进行对比,从三身代词的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对比与解释,爬梳总结唐代口语人称代词系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在唐代口语中,人称代词“我、汝、你、他、渠、伊”在此时的代词系统中更为常见。通过对两者的句法、语义、时代、地域等要素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探讨唐代口语人称代词系统的演变。
作者
姜为怡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寒山诗
王梵志诗
白话诗
人称代词
唐代口语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洪波.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J]
.语言研究,1996,16(1):82-89.
被引量:35
2
真大成.
“你”字前夜的“尔”与“汝”——兼谈“你”的“北朝出口”假说[J]
.辞书研究,2020(5):36-50.
被引量:5
3
王艳.
《论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探源[J]
.语文建设,2013(01X):29-30.
被引量:4
4
苗昱.
王梵志诗、寒山诗(附拾得诗)用韵比较研究[J]
.语言研究,2004,24(4):42-46.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汪维辉.
系词“是”发展成熟的时代[J]
.中国语文,1998(2):133-136.
被引量:45
2
李荣.
汉语方言里当“你”讲的“尔”(上)[J]
.方言,1997(2):81-87.
被引量:8
3
都兴宙.
王梵志诗用韵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4(1):121-126.
被引量:8
4
赵蓉,尉迟治平.
晚唐诗韵系略说[J]
.语言研究,1999,19(2):101-111.
被引量:32
5
刘根辉,尉迟治平.
中唐诗韵系略说[J]
.语言研究,1999,19(1):34-46.
被引量:37
6
庄正容.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77-82.
被引量:12
7
朱汝略.
寒山子诗韵试析[J]
.东南文化,1990(6):127-134.
被引量:1
8
黄炳辉.
中古“涯”字韵属证[J]
.语文研究,1981(2):116-118.
被引量:14
9
汪维辉.
六世纪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以《齐民要术》与《周氏冥通记》为例[J]
.中国语文,2007(2):175-184.
被引量:34
10
程亚恒.
《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研究[J]
.安顺学院学报,2007,9(2):8-1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51
1
趙璞嵩.
上古[吾NP]和[我NP]的語體語法研究——以《左傳》爲例[J]
.汉语史学报,2022(1):140-160.
被引量:1
2
真大成.
《南史》《北史》增補史料中的古白話資料[J]
.汉语史学报,2022(1):94-119.
3
洪波,意西微萨.阿错.
汉语与周边语言的接触类型研究[J]
.南开语言学刊,2007(1):23-35.
被引量:28
4
陈伟武.
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J]
.古汉语研究,1998(4):28-36.
被引量:4
5
洪波.
先秦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的分别[J]
.语言研究,2002,22(2):30-37.
被引量:16
6
张玉金.
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称数问题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72-79.
被引量:7
7
谢友中.
唐五代皖北诗人用韵考[J]
.滁州学院学报,2006,8(2):59-61.
被引量:5
8
妥佳宁,何宗英.
王梵志诗韵研究简述[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8):35-35.
9
施真珍.
《后汉书》中核心词“我”初探[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4-137.
10
苗昱,陶家骏.
《慧苑音义》韵部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24(5):64-68.
被引量:1
1
杨德丽.
从王梵志诗看唐代平民日常生活与生存状态[J]
.今古文创,2023(46):66-68.
2
戴莹莹,邹知.
王梵志诗的文学史意义[J]
.敦煌学辑刊,2023(3):123-132.
3
吕军伟,王倩.
接触视野下汉语代词演变研究之进展及问题[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2-70.
4
蒲雪娟.
试比较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生态思想之分歧[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6(7):11-11.
5
于坚.
论“有感”[J]
.长城,2023(1):147-154.
6
陈韵.
关于《古事记》中“莫”“勿”二词的语义渊源[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2(1):95-107.
7
罗荣华.
上高方言的人称代词[J]
.宜春学院学报,2023,45(11):65-69.
被引量:2
8
黄宁.
三个人与中国现代诗歌三十年[J]
.博览群书,2023(4):115-119.
9
王静.
郭沫若与《屈原》的几个初本——“打开几部‘初版本’”之三[J]
.博览群书,2023(2):53-56.
10
韩笑.
称代系统的自繁殖机制研究[J]
.汉字文化,2024(8):178-180.
汉字文化
202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