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灭鼠是预防鼠疫重要举措,近代上海民众对鼠害认识有一个渐变过程。沪地发现疫鼠前,大众未认识到老鼠可传播疫病危害,当局及民众也没有开展大规模灭鼠行动。1908年11月沪地首次发现疫鼠,开启了近代上海大规模灭鼠先河。此后,灭鼠不仅成为沪地卫生部门例行工作,当局还通过观念、人员配备、制度、器物等方面持续灭鼠。沪地灭鼠行动具有深化民众对病媒生物认知、完善都市防疫体系及改善人居环境的成效。以近代上海灭鼠为视角,可看出近代国人对病媒生物认知的渐变过程、城市如何持续处置病媒生物及处置病媒生物成效等问题。
出处
《近代中国》
2024年第1期227-245,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涉疫动物处置与近代上海都市文明研究”(22CZS06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二刚,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